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一部 174、女将军邵华:嫁给大15岁毛岸青,32岁剖腹生下毛主席唯一孙子

更新时间:2022-09-13 16:42:00 | 本章字数:1533

    导语:毛主席与杨开慧生育了三个儿子,最后只有长子毛岸英和次子毛岸青在战火中存活,他们兄弟两人还娶了亲姐妹两个,这也是一段佳话。毛岸英娶了刘思齐,毛岸青与刘思齐的妹妹邵华结为伉俪,刘思齐与邵华是同母异父的姐妹,邵华还是新中国为数不多的女将军中的一位,被授予少将军衔。

    邵华的父亲叫陈振亚,母亲叫张文秋,张文秋在嫁给陈振亚之前有过一段婚姻,生了一个女儿叫刘思齐,张文秋的前夫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叫刘谦初,与毛主席是老相识,刘谦初因为叛徒的出卖被国民党xx派残忍杀害,后来他遇到了同为共产党员的陈振亚,与陈振亚结为夫妻。

    陈振亚是个孤儿,从小是被祖母抚养长大,在八岁时祖母病逝,他就靠着给地主放牧为生,虽然从小生活艰苦,但是他非常渴望知识,在五四运动中接触到了新革命,新思想,他参加了北伐战争,后来又参与创建革命根据地。

    在一次战争中,他的左腿受伤,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左腿没有被保住,他就拄着双拐,坚持参加革命,在1939年时候,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准备去苏联,在途经新疆的途中,被当地的军阀盛世才扣留,后来陈振亚受伤住到了当地的医院治疗,本来他的病情已经快好能出院了,但是后来却被盛世才派人暗害。

    父亲去世后,母亲带着邵华姐妹俩在监狱整整度过了四年,后来在党组织的研究下,终于张文秋带着邵华和姐姐刘思齐回到了延安,新中国成立后,姐姐刘思齐与毛岸英结婚,毛岸英与毛岸青从小也吃了特别多苦,因为毛主席的原因,母亲杨开慧带着兄弟三人经常颠沛流离,后来母亲被叛徒出卖牺牲后,兄弟三人一直在上海流浪,直到后来才被党组织找到送往苏联。

    在苏联的日子里,虽然安稳,但是没有父母陪在身边,兄弟两人还是感到孤独,后来贺子珍也去了苏联,他给了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很多的关怀,毛岸英和毛岸青称呼贺子珍为贺妈妈,与贺子珍的关系特别密切。

    朝鲜战争爆发,毛岸英告别了自己刚刚新婚一年的妻子刘思齐,准备前往战场,邵华经常去看望姐姐,与毛岸青有了很多的见面机会,毛岸青性格内向,非常腼腆,哥哥毛岸英在战场牺牲后,毛岸青由于身体的缘故,旧疾复发后来去苏联治病,病情好转后回国,然后到大连修养。

    邵华经常写信关心毛岸青的病情,当时已经三十多岁的毛岸青还是孑然一身,毛主席希望他能早点找对象,毛主席非常喜欢活泼的邵华,对毛岸青说让他考虑一下邵华,虽然毛岸青与邵华一直通过书信,但是他一直把邵华当做小妹妹看待。

    经父亲这么一说,他觉得与邵华发展更进一步的关系也挺好,他鼓起勇气向邵华表白,其实邵华也对这个大自己十几岁的哥哥产生了异样的情愫,他们两人在1960年的时候结婚,毛主席也对他们两人的婚姻非常满意。

    结婚之后他们二人相互扶持,毛岸青虽然生性腼腆,但是也特别关心自己的妻子,他经常陪着妻子在外散步,散步时毛岸青也常常挽着邵华,邵华对身体不好的丈夫照顾的无微不至。

    美中不足的是两人一直没有个孩子,两人结婚十多年后,邵华终于怀孕了,毛主席得知儿媳怀孕后也非常高兴,嘱咐儿子照顾好儿媳,这个时候邵华已经32岁,邵华在生孩子的时候,胎位不正,于是医生为邵华进行了剖腹产手术。

    邵华生下了他与毛岸青唯一的儿子,毛泽东唯一的嫡孙,当时毛泽东已经七十多岁了,毛泽东为孙子起名叫毛新宇,儿子毛新宇出生的时候,毛岸青已经47岁了,虽然是老来得子,但是毛岸青和邵华对儿子从不溺爱,毛新也没有辜负父母和祖父的期待,他成为了一名军人,研究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毛新宇现在也是少将军衔。

    结语:2007年,毛岸青因病逝世,邵华在丈夫去世后,身体也越来越不好,发生汶川大地震后,躺在病床上的邵华还心系灾区,听到儿子毛新宇以她的名义为灾区捐款后,她才留下了欣慰的泪水,2008年,就在丈夫去世的一年后,邵华也追随他心爱的丈夫而去,去世后,毛新宇将父母的骨灰安葬在了他祖母的墓前。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