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一部 305、解放战争第一年牺牲8位战将,其中谢祥军秘不发丧,59年才公布

更新时间:2022-10-12 20:07:10 | 本章字数:1723

    1945年10月10日,经过艰难的重庆谈判后,国共两党暂时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协议,该协议也被称作“双十协定”。本来全中国的人民已经看到了和平建国的曙光,但蒋介石却不甘心打破自己的独裁统治,他依然顽固地决定发动内战,所谓重庆谈判不过是缓兵之计。因此,在1946年6月,停战有效期刚过,国共内战就此爆发。在战事的第一年,由于敌众我寡,解放军损失惨重,有8位战将牺牲,其中最年轻有为的谢祥军秘不发丧,直到59年才公布消息。

    为何谢祥军的牺牲如此特殊?这是因为他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期间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纵队司令级。谢祥军早在1930年就加入了红军,是参加过反围剿斗争、长征、抗日战争的老将,无论是政治信仰还是军事能力,均无可挑剔。在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

    1946年苏中战役爆发,谢祥军带领第10纵队歼灭了国军6个旅约5万人的兵力,这已经是国军苏中攻势的一半兵力。这场大捷让国军极度仇视谢祥军,他们悍然派出了“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企图将第10纵队困死于涟水一带。当年10月,涟水战役打响。由于整编74师全部装备美械,且师长张灵甫是国军名将,战斗力极强,因此第10纵队陷入了苦战。在一次战前视察中,谢祥军被敌军狙击手不幸击中,当场牺牲,时年32岁。

    华野秘不发丧,将谢祥军就地掩埋

    谢祥军的牺牲令解放军全军震惊不已,身为上级的陈毅、粟裕更是悲痛万分,这无疑是我军的极大损失。但考虑到如果让对面的整编74师获知这一情报,将会助长敌军的士气,因此华野决定秘不发丧,将谢祥军就地掩埋。

    令人欣慰的是,一年后,整编74师被粟裕亲自指挥全歼,算是为谢祥军报了血仇。如果谢祥军能活到建国,他至少可以名列中将,甚至是上将。1959年,谢祥军的牺牲细节才被公之于众。

    除了谢祥军,还有三位牺牲的解放军高级将领——吴大明、李兆麟、黄世德。其中,吴大明和黄世德都出身于湖北黄安,他们二人都是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加入了红军队伍,跟随红军走过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以及八年抗战,是我军的中流砥柱。值得一提的是,湖北黄安堪称新中国将军的摇篮,一共走出了61位开国将领。

    然而在解放战争第一年的时候,吴大明与黄世德均牺牲在了残酷的战场上。其中,吴大明担任解放军第19旅的旅长,在龙固集一带遭遇了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11师,师长为国军名将胡琏。在血战中,吴大明不幸被敌军炮弹击中,就此牺牲。

    而黄世德则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就担任鄂皖军分区司令员的高级将领,多次重创日军,立下了赫赫战功。解放战争爆发后,由于敌众我寡,黄世德的部队一度被国军冲散。

    黄世德不辞辛劳,亲自在桐柏山、大洪山收编部队,但这也让他的行踪暴露在了国军面前。1946年9月,黄世德被国军围剿牺牲,年仅32岁。如果他能活下来,建国后也至少可以名列中将。

    4位牺牲于战场的中层军政干部

    除了以上4位高级将领,还有4位牺牲于战场的中层军政干部,由于他们常常直面战场的第一线,因此危险概率是我军中最高的。

    第一位是杜光华,牺牲前担任东北民主联军4纵队10师师长。1947年2月22日,他在通化战役中被敌军炮弹击中,当初牺牲,年仅32岁。

    第二位是赵海枫,牺牲前担任冀南军区独4旅旅长,是冀南军区的骨干力量。在定陶战役和郑南战役中,赵海枫表现出色,遭到了国军的嫉恨。1947年他被大批国军围攻于楚旺一带,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3岁。

    第三位是马仁兴,牺牲前担任东北民主联军西满纵队独1师师长。值得一提的是,马仁兴并非直接出身于红军,而是从蒋介石的中央军投奔而来,1940年时,他不满蒋介石消极的抗日政策,直接投身于八路军的阵营,是我军最信赖的同志。

    抗日胜利后,马仁兴被派往东北领导部队战斗,结果不幸在四平保卫战中壮烈牺牲,时年43岁。

    第四位是吕振球,牺牲前担任鄂西北军区政治部部长,是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他与开国中将皮定均是同事关系。1946年12月的鄂西北作战中,吕振球跟随的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遭到国军疯狂围剿,不幸壮烈牺牲,时年44岁。

    可以看出,解放战争第一年,解放军的牺牲是相当惨重的,毕竟这个阶段的国军兵力远超解放军,兵力对比为130万对阵430万,几乎不成比例。但通过这些英勇将士的浴血奋战,解放军逐渐扭转了局面,到三大战役前夕,双方兵力已经接近相等,这正是牺牲将领们做出的不朽贡献。新中国的建立,离不开他们的努力与牺牲。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