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一部 309、毛泽东指挥经典战役:生死一刻以3万大破敌军30万,如何做到?

更新时间:2022-10-15 20:05:31 | 本章字数:3624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打了无数次胜仗也有无数次危机。这一场战役,纵观他伟大波澜的一生,也堪称是经典。很多人把这场战役称为毛泽东指挥中的“点睛之笔”,它就是“第三次反围剿”。为什么说它伟大呢?因为当时国民党大军30万来袭,红军只有3万人,当时毛泽东就是以少胜多,用敌人十分之一的兵力反败为胜!

    第三次“反围剿”中的毛泽东

    时间来到1931年7月。蒋介石率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奔袭而来,当时距离第二次“围剿”不过一个月。蒋介石为何如此迫不及待?就是因为他太忌惮“朱毛”红军了,总觉得一日不消除就睡不安稳。在发动第三次“围剿前”,老蒋召开动员会。他“慷慨激昂”地说道:“这一次我们趁着共军回江西南部的时机,各路大军合纵围剿,务必将他们全部歼灭,消除党国大患!”老蒋的决心不可谓不大。

    他下令:凡是在围剿“朱毛”红军过程中立下功劳的,不管是士兵还是军官,都可以晋升一级以示嘉奖。如果有更大功劳的,还可以另行加官封赏。蒋介石出动30万大军!这30万人中更是有着他的心腹王牌部队10万人。为了一举歼灭红军,老蒋更是亲自奔赴南昌,自任为“剿匪总司令”。这还不放心,他邀请了一大批来自日本、美国、德国等国的军事顾问。

    30万人乌压压一片,规模可谓空前绝后。分成几路大军,天上还有国民党的飞机呼啸着,阵势浩大。

    当时的红军什么情况呢?兵力只有3万人,而且武器非常落后,这仗怎么看都不可能打得赢,毕竟是10倍兵力的悬殊!但是毛泽东比蒋介石有一点要高明得多:能打则打,打不过就暂避锋芒,不执著于一城一地得失。所以在这个危急时刻,毛泽东大手一挥:红军先战略性撤退,迂回到根据地修整。

    蒋介石一看乐了,红军还没打就开始撤退的不见人影。宁都、瑞金、富田、水南等地相继落入自己手中,老蒋开始有些志得意满了,觉得红军不过如此!

    毛泽东此时一点不慌,早已经有了对策。敌人30万大军,红军只有3万人。但是毛泽东居然告诉大家:“我们可以在敌人之间来回穿插!”大家虽然非常信服毛泽东,毕竟他带领大家打过太过胜仗。但这次不一样,敌人可是号称30万大军啊,这怎么看都觉得不可能。在这个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磨盘战略”,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什么是“磨盘战术”?简单来说,就是先把敌人放进来,利用红军比较熟悉的山地、丛林等复杂地形,从敌人难以合拢的地方就行迂回穿插。从内而外,化被动为主动,从敌人身后进行反攻!

    此时的蒋介石看到红军不断撤退,他有些洋洋得意了,在一次公开大会上说:“红军不足为虑,我看这个月内就可以完全解决他们。”然而事情的走向却出乎了老蒋的预料。

    在一个漆黑几乎没有什么月光的夜晚,红军趁着国民党大军放松懈怠之际,瞅准一个空档,翻山越岭巧妙从敌人的包围圈里逃脱了,然后来到了莲塘!

    在第三天,毛泽东指挥红军奇袭国民党上官云相所在师团,敌人万万没想到红军神出鬼没,被打得大败而逃。在第四天,红军又按照毛泽东战略,再次奇袭郝梦龄所在师团,敌人在猝不及防下被打得溃败。兵贵神速,战机稍纵即逝。毛泽东指挥红军三天奔袭到达黄陂(江西地名)。国民党镇守在此的是毛炳文师,还在睡梦里被打了个猝不及防。从7月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围剿”开始,不到10天的时间,红军在毛泽东“磨盘战术”的指挥下,三战三捷,不仅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还给与了对方打击。

    老蒋气得拍桌子,但同时他也感叹道:“我还是小瞧毛泽东此人了,共军还真打得巧妙!”不得不说,老蒋终归也是军事大家,他马上也是反应过来了:对方刚刚在黄陂和毛炳文大战,此时肯定还来不及撤走。凭借着自己的30万大军,一旦合围过去,对方就会插翅难逃。于是老蒋一声令下,30万大军从各个方向掉头,直奔黄陂而来!

    红军几天都处于急行军,非常累非常疲惫,但是国民党大军可不会给你休息的机会。此时真是生死一线,危急存亡之刻!一旦敌人大军合围而来,等待红军的可能就是毁灭了。这可如何是好呢?大家急得不得了。在这个关键时刻,毛泽东居然下了一个奇怪的命令:所有红军战士不动,在原地睡大觉!命令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都有些懵了:不知道毛泽东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敌人30万大军就要来打我们了,毛委员为什么叫我们原地睡大觉呢?

    这样大家看的比较直观。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大家还是选择服从命令,因为毛泽东多次带领大家打胜仗,大家相信他这一次也能创造奇迹。就这样,一边是国民党30万大军虎视眈眈,一边红军3万人居然堂而皇之在黄陂睡起了大觉!更加神奇的是:国民党大军还真就没有在3天内赶过来!这是生死存亡的3天。但凡国民党大军速度推进快一点,可以说等待红军的就是灭顶之灾了难道说毛泽东真懂得“奇门遁甲”之术,可以运筹帷幄吗?还是说他老人家是天上神仙下凡,真的有上天护佑呢?当然不是。其实,毛泽东是与蒋介石玩起了高明的心理战。

    因为在之前,在老蒋心想:红军一向就是打打跑跑,打不过会想各种办法逃跑,这一次国民党大军30万来袭,红军肯定只要逃跑的份。想到这,蒋介石无论如何不想让对方逃脱了,于是下令大部队“地毯式”搜索前进,务必不放过对方一兵一卒逃脱。这样问题也就来了,国民党大军因为“地毯式”搜索行进,速度也就大大降低,以至于没有在三天之内到达黄陂。毛泽东就是利用对方这个心理,才让红军在黄陂安稳睡大觉3天。得知真相的老蒋被气得不轻,他没想到毛泽东居然如此胆大!早知如此,国民党30万大军直接开拔到黄陂,早就把红军给歼灭了。老蒋也只能是后悔了,也更加印证了毛泽东战略之高。

    难道毛泽东就是在“赌”吗?当然不是,其实他心里早就有了准备。江西这个地方,一望无际的大山、深林。就算国民党大军到来,无非就是占领一些主要的交通干道、村庄等等,这无穷无尽的大山他能完全占据的了吗?显然不行。所以在毛泽东心里有一杆秤:敌人离得越近,反而有助于红军跳出包围圈。红军此时可谓吃饱喝足,而国民党大军正是疲惫不堪。

    侦察兵带来了一个关键信息:在国民党大军的封锁线上,有一个近10公里的缺口暂时没有合拢,只要跳出这个缺口,红军就可以暂时摆脱危机。毛泽东知道机会来了!他又来了一手“调虎离山”的妙计:他让谭振林、罗炳辉率领红12军的小部队把敌人吸引到与红军主力相反的方向上。红军主力则趁机跳出包围圈,化被动为主动!借助着苍茫夜色,红军主力悄悄地向西边行进,而谭振林、罗炳辉带着红12军小部队向东而去。在吸引敌人注意力后,红12军小部队突然掉头向北,在毛泽东提前安排好的战术下,大招旗鼓、大摇大摆地迷惑敌人。本来蒋介石焦急不已,看不到红军身影,心里还在想着共军到底在干什么?这一边,谭振林、罗炳辉带着红12军小部队向北缓慢而行,最为精彩的一幕来了!他们故意在马尾巴上绑上松树枝条,不断在丛林里扬起巨大的灰尘;故意在岔路口留下“某某团”从此过去的标记;在营地上插上鲜红的大旗等。所有的一切就是为了迷惑“蒋介石”和国民党大军,让他们误以为这就是红军主力,他们就是要向北逃窜了。果不其然,蒋介石派出的侦察机看到了红12军故意搞出的动静。老蒋终于“明白”了:毛泽东要向北逃跑。

    于是他火速派出大部队30万人集结,浩浩荡荡向北追击,他心想着:这一次,毛泽东插翅难逃!得知背后国民党大军追来了,谭振林和罗炳文知道敌人终于“上钩了”。按照毛泽东的部署,他们决定再给敌人来一剂“猛料”。谭振林、罗炳辉对红12军部队下达命令:同志们,现在我们就和国民党大军比比爬山吧!大家记住,哪里高就往哪里去,哪里险峻就往哪里去!

    江西到处是大山,高山密林非常不好走。对于平时很少翻山越岭的国民党大军来说简直是酷刑,何况他们还携带大量重武器,简直是“死刑 ”一般。一位当时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这样感慨道:“剿共简直像无期徒刑!肥的拖瘦,瘦得拖死。”

    红军主力到哪里去了呢?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他们早已经跳出了敌人包围圈,回到了红军革命根据地兴国修整。整整半个月时间,没有任何人来打搅。毛泽东悠闲地坐在瓦房里,风趣地对红军将领们说:“雷公打豆腐,专拣软的欺。”吃饱喝足,红军主力如同猛虎下山,在毛泽东指挥下从国民党大军“尾巴”后发起猛攻!此时的国民党大军早已是累的不行,士气全无没有半点战斗之心。被修整了半个月的红军从背后打的溃败!

    至此,在毛泽东“磨盘战术”指挥下,红军五战全胜,不仅歼灭国民党17个团3万余人,更是跳出了包围圈。蒋介石再也无心恋战了,草草收兵回到了南昌。他仰天长叹:“我们30万大军形同虚设,10个人当不了1个人用!”30万人奈何不了3万人,搁谁都没法接受,何况是“自信满满”的蒋介石呢?只能说毛泽东用兵确实“神出鬼没”,他的战略思想远超常人,经常能够以少胜多、以弱克强。

    我们都知道彭德怀是一位不喜欢恭维的硬汉,他平生很少服人,但是对于“第三次”反围剿他评价道:“三个月的艰苦战斗,战胜了十倍之敌,创造了古今中外没有过的一套崭新的战略战术”。可见毛泽东的这次“磨盘战术”确实让敌我双方都心服口服!这是毛泽东指挥中的“经典”战役。以3万破敌30万,尤其是在黄陂生死存亡之际,让红军原地睡大觉三天,以高超的心理战术战胜对方,这份胆魄和远见让人佩服!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