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一部 321、中原突围时,将国军戏耍于股掌之间,建国后被毛主席提拔为中将

更新时间:2022-10-18 21:10:21 | 本章字数:3484

    195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次授衔大会前,当时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审阅自己手上的名单之时,他在少将名单上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当看到他的名字仅出现在少将名单上时,毛泽东略微思量了一会,在他的名字旁边写下了几个大字:“皮有功,少晋中。”因此,他由少将被提拔为中将。

    那么到底是谁的名字出现在了毛泽东的眼里,以至于令毛主席都“破例”提拔了他呢?这个人,就是在我军的多年浴血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皮定均将军。

    少年英雄扬红军气魄

    皮定均,1914年生于安徽省金寨。1927年,当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浪潮席卷金寨时年仅十三岁的皮定均有感于当时旧中国社会的腐败黑暗,毅然决然的加入到了当地的农民协会之中。第一次加入到农协内的皮定均展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和踊跃性,对于农协上下达的任务,他总是能够积极且迅速地完成。很快,他这样的积极态度就得到了金寨当地组织高层的欣赏,并先后担任金寨区童子团的分队长和中队长等重要职位。1928年,皮定均在农协的领导人的推荐下加入到了中国共青团。1929年,当工农红军路过金寨时,皮定均毅然决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队伍之中。

    1930年,年仅16岁的皮定均就在军中立下了一个大功。当时红军正在湖北境内的英山县同国民党军队开展战斗,很快国军就被击溃,但由于多种原因当时的红军并没有能力前往追击国民党的军队。听闻这个消息后的皮定均决定利用自己童子团团长的身份,组织了百位童子军偷偷前往国民党军队在英山县附近的营地中。

    当时的国军正准备带领物资撤退,皮定均见状,故意在山中营造声势,当国民党军队听到山中隐约响起的声音骚动的时候,他们此时已经是惊弓之鸟,哪里顾得上山中到底是谁在埋伏他们,便连物资也不敢收拾匆忙撤走。皮定均看见散落一地的军备,立刻组织手下的童子军们收拾整备,给红军大部队送去。也正是凭借这批军备物资,工农红军得以补充了新鲜血液,在英山县又组织起了一支能够同国民党抗衡的武装力量,而皮定均和他率领的团员们还被组织上授予了“英雄少年”的锦旗。同时,皮定均也因为此功绩,在第二年的时候加入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之后,皮定均在土地革命战争和红军长征之中又多次立下战功。在长征路上甚至还受到了时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的王树声的亲自接见。而他的“勇将”之名,也逐渐在军中传开。

    豫西抗战显勇将胆识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皮定均担任八路军下的129师特务团的团长,前往日寇占领区的后方准备开展游击战伺机蛰伏准备消耗日军有生力量,之后皮定均先后参加了诸如林南战役等重要会战,多次重创日伪军。1944年9月,皮定均接受组织上的调派,前往豫西,准备开辟豫西地区的抗日根据地。皮定均在接到组织上的命令之后,很快率领自己手下的军队出赶赴豫西,同日军、日伪军开展了长达三个半月的持久拉锯作战,双方前后作战总计一百三十九次,最终以皮定均率领的八路军的最终胜利而告终。此次作战中我军总共解放豫西地区的群众一百余万人,并先后在洛阳、偃师、密县等十一个豫西地区重要的城市内建立起民主政府,完美地完成了党中央下达的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的任务。皮定均也因此因功被授予中原军区1纵队的1旅旅长。

    中原突围创上将神话

    1946年,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大举率军进攻我军控制的解放区,国共谈判彻底破裂,和平建国的希望完全破灭。同年6月,蒋介石调派三十万国军进攻我军控制之下的中原解放区,妄图借此完全消灭我军在中原地区的军事武装力量,以便保卫南京安全,以期达到巩固他统治的目的。而我军在中原解放区仅仅只有六万多的军队,面对着装备精良且数量五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党中央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暂时撤出中原解放区,以保存有生力量为主,准备筹备中原突围战。而想要顺利的掩护中原解放区的主力军队顺利撤走,就需要留下一支精锐主力牵制敌人的主要注意力。

    总指挥部在再三考虑之后决定让皮定均率领的1纵1旅负责掩护撤退牵制敌军的作用,由于皮定均率领的1纵1旅善打硬仗、恶仗,因此他们的这支部队在军中被称赞为——“皮旅”。然而,就算“皮旅”再能打,他们也仅仅只有七千余人,而国民党的军队却有着三十万大军。面对着数十倍于己的军力差距,接到组织上命令的皮定均仍然是二话没说的便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并且保证“就算自己和全旅的同志都牺牲了,也要拖住敌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

    很快,国民党的进攻就开始了,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国军进攻,全旅上下部分战士的内心仍然有着些微的恐惧,看出自己手下部队士兵的心情,皮定均在战前开了一次动员大会。大会上皮定均亲自激励解放军的战士们,并表示他的心中已然有了退敌之策。看着自己所在部队的主将一副胸有成竹、气定神闲的样子,解放军的战士们纷纷鼓起了勇气。

    而皮定均此时脑中已经有了一个天才般的主意,他决定效仿诸葛亮的张飞守当阳桥的方法,利用敌军不知道我军动向的这一优势,在白天时候命令大部队向东机动,在夜晚的时候向西机动以此来尽最大可能吸引敌军注意力,以制造“烟雾弹”的方式来让敌军误判我军主力的行动方向,引诱敌军向相反的位置追击。而国军也十分“配合”皮定均的战略,国军主将不疑有他,被皮定均的诱敌之计轻易迷惑,在我军主力西撤的时候,被皮定均率领的一纵一旅向东引诱了足足三日之久,为主力部队向西机动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期间皮定均率领的军队且战且退,死死的咬住了国民党的大部队,但同时他们也不恋战,不至于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国军将领见此更为坚定皮定均部就是“共军主力”的判断,旋即全力向东准备包围皮定均所率部队,然而正当他们即将包围住皮定均部时,接到了消息说解放军在中原的主力部队已经向西撤走,希望他们赶快追赶。

    听闻这个消息,国军将领才知道自己中了皮定均的诱敌之策,不禁大为光火,但此时军令如山,他只好率部向西追赶。然而就在此时,皮定均又下令一纵一旅对国军部队发起主动进攻,从背后死死咬住国军。

    此时,皮定均接到了中央的消息,说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中原军区的主力已经成功突破敌军包围,现在需要他即刻撤离。而国军也接到了同样的消息,国军将领自知追赶无望,便决定“吃掉”皮定均率领的一纵一旅以此来将功补过。

    面对着敌军主力部队疯狂的进攻,皮定均和他的“皮旅”瞬间陷入到了巨大的险境之中。此时摆在皮定均面前的有三条路:1.向西撤退,同中原解放军主力会师。2.留在原地,化整为零,就地开展游击战。3.向东突破敌军主力封锁挺进苏皖解放区。

    皮定均细细思考了这三条路,很快他便判断出了只有第三条路可行。因为在他看来第一条路过于危险,因为敌军不会放过他和他所率领的部队,一旦自己向西撤退,不仅自己率领的部队会有着巨大的风险,甚至就连刚刚完成西撤不久的我军中原军区的主力也将面临着遭遇敌军主力的巨大风险。第二条路虽然可以支撑很久,但是敌军有着三十万之众,游击战术虽然能拖延很久的时间,但是长时间下来也有被全歼的可能,而这与我军保存有生力量的战略并不相符。因此,皮定均只能选择硬着头皮向东突破包围的方法。

    然而敌军的主力部队全在东侧,这突围难度也并不简单。然而,皮定均在军中的威名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实打实的实力的,他多次亲临前线暗中观察敌军的布防,同时找到熟悉当地地形的向导,经过多日的思考商量与讨论,最终一个大胆的计划被皮定均提了出来,那就是再来以此“疑兵之计”不过这一次,他不再是“张飞“而是“诸葛亮”。他先下令,全军向西开拔,引诱敌军主力向西追赶,在几天的向西行军之后,皮定均突然下令全军转向向东。

    为了尽量减少暴露的可能,皮定均命令全旅的战士们夜晚就住在森林里,不允许他们做任何点火有关的事情,不允许他们不经命令就开火,同时将军中所有的马的嘴全部用布包裹起来以免发出声音。也就是这时候,老天爷又帮了皮定均一把,天降磅礴大雨,雨水替皮定均清理了行军的踪迹。

    就这样,皮定均和他的“皮旅”经过多日有惊无险的行军顺利撤到了东部的苏皖解放区,此战中一纵一旅损失了近二千余名战士,但其仍还有五千余人的主力部队被保存下来并成功保存了我军的有生力量,顺利完成了掩护大部队撤退的战略任务,同时也将国军的三十万主力戏耍于股掌之间并粉碎了国军歼灭我军主力的战略目标,可以说皮定均本人功不可没。

    而也正是皮定均这些传奇的功绩,使得他的名字在毛泽东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人民解放军授衔大会上,虽然皮定均本人的资历有所欠缺,但毛泽东认为他的功绩有功于国家有功于党和人民,故而写下了“皮有功,少晋中”这六字,帮助他得到了破格提拔。  

    参考资料:

    [1]《"倔将"皮定均》 周文洋 《清风》2021

    [2]《皮定均中将》 张凤雏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5

    [3]《皮定均日记》 皮定钧 解放军出版社 1986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