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322、21岁的谭政去前委报到,被告知:前委就三人,谭政、警卫、毛泽东
更新时间:2022-10-18 21:14:41 | 本章字数:4836
1927年,年仅21岁的谭政经陈赓的介绍加入了革命队伍,但正巧赶上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陈赓便建议他去湘赣边根据地继续革命,谭政到达之后不久,上级便命令他去前委报道。当时的前委就是秋收起义的指挥部,也是核心机构。谭政到达之后,在一所房子里找到了联络人。此人大约三十来岁,身材高大,特别有精神,他询问了谭政一些情况之后,便让他先安顿下来。谭政打量着这间简陋的茅草屋,然后说自己要去前委报到,请问前委办公机构在哪里?
面前的这个人停下笔,笑了笑,然后对他说,这里就是前委。前委总共有三个人,一个是我,另外一个是警卫员,还有一个秘书,也就是你,谭政。谭政愣住了,这间破茅草屋就是前委?随后他又问道:“那您是?”我的名字叫,毛泽东!年轻的谭政立即站了起来,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原来您就是毛委员啊!红军战士谭政,向您报到!毛泽东微笑着让他坐下,告诉他今后就要在一起工作了,需要互相帮助。从那以后,谭政和警卫员就紧随毛泽东左右。
谭政做毛泽东的秘书大约不到一年的时间,后来在井冈山被分配到了红1团担任团部书记,从此以后红军中的便有了一位赫赫有名的谭政委,经历了长征、抗战和内战,立下了不朽功勋。谭政在后来回忆自己的革命生涯时说,有两个人对他影响巨大,一个是陈赓,另外一个就是毛泽东。正是跟随毛泽东工作的一年时间,让谭政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和锻炼,为后来在革命工作中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毛泽东也对谭政赞赏有加,前委原来是没有秘书的,但当他听说谭政这个年轻俊杰之后,就决定把他招到身边亲自培养。
那么毛泽东是如何知道谭政的?又是为什么决定亲自重点培养的呢?说起谭政参加革命,还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最为关键的是他有一个“有意思”的发小。谭政1906年出生在湖南楠竹山,同村还有一户姓陈的大户人家,陈家有一个特别活泼的少爷,名叫陈赓。谭家和陈家世代交好,谭家是书香门第,而陈家则是习武世家,谭政自幼爱好读书写字,而陈赓则从小喜欢无情弄棒。谭家后来在村里开办了私塾,陈家老爷子希望孙子能文能武,便把9岁的陈赓送到了谭家私塾念书,从此谭政每天下课之后就会跟着陈赓玩耍。陈赓性格耿直,并且特别讲义气,谭政非常钦佩这位哥哥,二人的关系非常亲密。
后来二人又先后在东山高小接受了新式教育,陈赓的父亲陈绍纯在湖南湘乡一带有很高的威望,并且思想非常开明,支持革命。陈赓是个热血青年,在父亲的支持下考入了黄埔军校,加入了热火朝天的革命运动。谭政小陈赓三岁,虽然是个文弱书生,但是他也希望能够参加到革命活动中去,但无奈家中观念保守,不愿让他远行。并且还为他安排了一门亲事,而他的妻子正是陈赓的四妹,陈秋葵。
陈赓在苏联进修回国后,给谭政写信,认为他应该走出家门参加革命,现在的世界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热血儿郎投军报国的好时机。在陈赓和妻子的支持下,谭政终于走出家门找到了陈赓,他原本也希望和陈赓一样报考军校,然后参军入伍。只不过那时候是1927年3月,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陈赓意识到了国共合作有破裂的危险,此时再去报考军校已经不合时宜了,于是便建议他去湘赣边参加毛泽东领导的农民运动哦。而陈赓则去了南昌,后来参加了八一起义。
谭政听从陈赓的建议去了湘赣边找到了革命队伍,但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没有入党,也没有和组织上联系过,谁也不认识。恰巧当时毛泽东正在筹划秋收起义,大力扩编军队,到处都在招募新的兵员。谭政索性去报名参军。由于谭政是文弱书生,便被分配了一个文职工作,不过在面对别人的讥笑时,他立即反驳谁说笔杆子不能杀敌?这句话让众人都深感震惊,从此都不敢再小瞧这个书生。谭政所不知道的是,此时正有一个人在暗中观察他的表现,这个人正是毛泽东。
在谭政刚刚离开家乡的时候,毛泽东就知道了。原来毛泽东和陈赓的父亲陈绍纯老先生很熟,二人还有书信来往。陈绍纯知道谭政去参加革命之后,就给毛泽东写信推荐了自己的女婿,他说这个后生一腔热血,是个可造之材。因此,毛泽东特别留意了谭政,当谭政参军之后,毛泽东并没有立即把他招到身边,而是在暗中观察了他一段时间。实际上,毛泽东刻意关注并培养的人很多,但是谭政的确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扎实的文化功底也是当时队伍中所急缺的。所以,毛泽东就决定把21岁的谭政调到自己的身边来,一方面协助自己工作,一方面亲自培养他。
秋收起义是我党前期重要的军事行动,很多事务毛泽东都要亲力亲为,并且难度极大。而正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之下,谭政从毛泽东身上学到了最宝贵的经验。同时,他对毛泽东强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决心跟随毛泽东革命到底。1927年秋收起义之后,革命遭遇了巨大的挫折,队伍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意见分歧。毛泽东因此反思了此前工作中的不足,决定实施改编,这次改编遭到了部分军事干部的反对。但是,谭政、罗荣桓等人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支持改变。
后来的结果也证明,三湾改编是我军革命战争中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改革,开创了将党支部建立在基层连队中的历史,为党领导军队奠定了基此后,一批年轻的军政干部进入基层连队担任政委,在为基层官兵普及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这也是我军战斗意志顽强,战斗力强悍的重要原因。不久之后,谭政就被分配到了红一团担任书记,尽管这个时候他还不是党员,但他的工作能力和对党的认识早已具备了老党员的资格。后来毛泽东率领队伍在井冈山开创了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的星星之火开始点亮。
由于共产国际派来的王明、李德等人在中央苏区实行错误路线,不仅导致了红军损失惨重,并且还在党内引发了巨大的矛盾。龙岩会议上,毛泽东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随后他和贺子珍还遭到了严密的监控,迫于严酷的政治压力,大多数军政干部都不敢主动和毛泽东靠近。但是有两个人却不怕威胁,无所顾忌,经常去看望毛泽东夫妇,还为他们送去银元、生活用品等等。这两个年轻人,一个是林彪,另一个就是谭政。所以,后来毛泽东重新确立核心地位之后,对林彪和谭政特别看重,一方面固然有这份难得的情义在,另一方面,这二人一文一武,确实乃当世豪杰。
谭政主要的工作是在政工方面,他不仅擅于沟通,在党的理论研究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1929年12月份红军召开著名的古田会议,会议最后通过决议,确立了从思想建设入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等思想。这次会议是我军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对后来我军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会议通过的决议文件,就是谭政协助毛泽东起草的。由此也可以看出谭政的理论水平已经非常高,并且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认可。
与谭政不同的是,陈赓的革命经历则要传奇得多,他上过黄埔军校,去过苏联深造,在军事方面有特殊的天赋。后来他又参加了中央特科,成为主要负责人,获取了大量重要情报,并惩办了很多叛徒。由于顾顺章的叛变,陈赓身份暴露,后来辗转回到了中央苏区,和谭政重逢。
兄弟二人重逢,一方面难掩兴奋之情,同时又相拥痛哭。因为就在谭政离开家乡之后不久,他的结发妻子,陈赓的四妹陈秋葵,就不幸因病去世。陈秋葵病重时,正值革命困难时期,陈赓和谭政下落不明,也无法和家里联系,她苦苦等待许久,却终未等到丈夫和哥哥的音信,最后抱憾而终。许久之后,谭政和陈赓才收到家书,得知陈秋葵病逝的消息,陈赓悲痛万分,谭政则深感愧疚,责怪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做丈夫的责任,久久不能原谅自己。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赓在部队中担任一线指挥,谭政则依旧在政工岗位上。
毛泽东原本并没有打算跟大部队一起长征,因为那时他已经被剥夺了指挥权,他认为只要王明和李德在,是不会让自己东山再起,还不如留在江西打游击。就在部队出发前的一天晚上,周恩来冒雨走了几十里的崎岖山路来见毛泽东,二人谈了一夜,最后毛泽东才同意跟大部队西征。遗憾的是,当时并没有第三人在场,而他们二人后来也未曾提起过那夜的谈话,因此这段至关重要的谈话,就成了历史之谜。
长征原本是一次战略转移,谁也没有想到这次长途跋涉却成就了红军,成就了共产党。有人说,如果没有长征的历练,后来的八路军、解放军不可能有那样顽强的意志,那样强悍的战斗力。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也不会有那么强大的生命力。每一个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都等于是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活下来的人大多成为了军中骨干。
陈赓和谭政也不例外,长征之中,红军到处受到围追堵截,情况非常困难,在最危险时刻,中央军委决定从全军抽调骨干干部,组成一个干部团这支部队被称为红军主力中的主力,精锐中的精锐,为的就是在最危险的时刻,抽出这把最锋利的尖刀,在敌人坚如磐石的防线上杀出一条血路。而陈赓就被任命为干部团的团长,他带领着干部团数次拯救红军于危亡之际,成为红军长征路上赫赫有名的猛将。陈赓带出来的386旅也成为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
据说在长征途中,周恩来突然病倒,连站都站不起来,过草地的时候,陈赓便命令官兵制作了担架把周恩来抬着走出了草地。对此,周恩来也非常感激,时常提起这段往事。谭政所在的红一师,也是红军的主力精锐,历次重要的战斗都是由这支部队冲在前面军队战斗力是否强悍关键还看士兵是否拼命,而士兵的战斗意志和日常的政治思想工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谭政的工作成绩在红一师的辉煌战绩上就能体现出来,红一师也成为全军的政工楷模。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无论毛泽东是身陷囹圄还是东山再起,谭政都始终不渝地支持他,从来没有怀疑、动摇过。毛泽东也把谭政看做是自己重要的助手,很多思想理论工作都要找他交流,二人在很多方面有共同的见解。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时,形势非常困难,工作的开展很不顺利,毛泽东也很郁闷。焦头烂额之际,他还是想到了谭政。他把谭政叫到身边,与他畅谈了整整一夜,并且为谭政安排了重要的任务,而谭政也意识到毛泽东对自己的无比信任以及身上巨大的责任。
1944年,谭政发表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这份报告在我军之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影响也极其深远。后来,这份报告还被国外军队重点借鉴,足可见谭政在军事政治工作上的造诣和贡献。谭政的性格非常随和,人也非常谦虚,从来不会与人争斗,总是谦让有度,这一点深得毛泽东的赞赏。按照资历和能力,谭政并不比罗荣桓差,二人的关系也非常好。解放战争时期,谭政和和罗荣桓都被派到东北,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的政委。不过,罗荣桓为主,谭政的工作是协助罗荣桓,但是谭政没有丝毫的怨言依旧兢兢业业,诚诚恳恳。
以至于,在后来提到辽沈战役的时候,人们只记得“林罗刘”,却不清楚还有一个重要角色,“谭”。据说原本中央给东北指挥部发电报的时候都会标注:致林罗谭刘。东北前委的主要负责人有四个。有一次刘亚楼看到自己的姓氏竟然排在最后,按耐不住自己的火爆脾气,当时就发火了。后来中央知道了这件事情,毛泽东一笑了之,并嘱咐今后改为林罗刘谭,后来索性就直接发林罗刘。因为毛泽东特别了解谭政,知道他绝对不会把这种小事放在心上,就算把他的姓氏彻底拿掉,他也不会有意见,更不会放在心上。人们往往愿意关注在正面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厮杀的将领,而总是忽视那些在后方做默默无闻工作的无名英雄。
大家都知道,林彪是在去往山东的路上紧急调往东北的,部队也是从山东、江南等地临时抽调的,规模有限。但是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东北野战军就发展出了百万大军,并且还成为了我军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这些工作都离不开基层的政治教育工作,罗荣桓的主要工作还是在协调指挥部和各部队之间的关系。基层的政治工作,尤其是对战俘的教育再改造,主要就是谭政来负责。从这个角度来看,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正面战场上的胜利。
我们当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我们建设强大军队的制胜法宝,也正因为如此,谭政在1955年时被授予了大将军衔。这也标志着党中央对政治工作者的肯定与重视!
有人曾经对罗荣桓被评为元帅提出过质疑,认为他没有什么直接的军功。中央军委之所以要授予他元帅军衔,很大程度上就是考虑到了他在政治工作中的贡献,同时也是在向全军所有的政治工作者表明,政委一样可以成为元帅,作用与贡献并不比主将小!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