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一部 366、陈树湘:被俘后亲手断肠,为革命流血撒湘江,若不死可成大将

更新时间:2022-10-27 17:40:04 | 本章字数:6046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重新掌握战场主动权,突破国民党的重重包围,展开了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1月中旬,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封锁,行军至湘南地区。蒋介石迅速调动湘军、桂军,配合中央军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中央红军决定抢渡湘江以争取战机,红五军三十四师负责后卫工作:殿后和阻击敌人。

    军团长董振堂、参谋长刘伯承迅速召集三十四师团级以上干部展开战前会议,商讨作战计划。在会议上,刘伯承认真严肃地说道:“此乃我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敌军虽数倍于我,但是抢渡湘江必须成功!最艰巨的断后任务交给三十四师的全体将士,辛苦大家了!”

    刘伯承和在座的各位军团长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领,但是面对如此险峻的战况依旧倍感压力。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表示:“就是战至一兵一卒,也必须保证全军及党中央安全过江!”陈树湘心里非常清楚抢渡湘江对于我党的整体进程有多么重要,面对蒋介石数倍于己的大军,断后阻击工作必然是九死一生。不仅三十四师的战士们感觉前路艰难,陈树湘也觉得自己肩上似有千斤重担!刘伯承听取完陈树湘的发言后,明白了陈树湘已经做好为革命献出一切的思想准备,默默无言地紧紧握住陈树湘的手。

    少年时期就结识毛泽东的陈树湘,深受毛泽东的革命思想影响,1925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果陈树湘没有牺牲,从资历、资质到发展前途来看,足以成为大将。然而天妒英才,年仅29岁的陈树湘,就为革命流干了最后一滴血!

    一、生是湘江人,死是湘江魂

    1905年1月30日,陈树湘出生于湖南长沙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中,自幼喝着湘江水长大。陈树湘人小志气大,从小就崇拜苏武持节不屈,钦慕岳飞精忠报国。1917年,长沙大旱,父亲带着陈树湘流落至长沙小吴门外的陈家垅(lǒng),以种地卖菜为生。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陈树湘小小年纪就开始帮父亲干农活。当时陈家租的菜地附近有一个清水塘,陈树湘经常去清水塘挑水回来浇菜地。1921年,毛泽东和杨开慧来长沙搞革命,宣传革命思想,动员贫苦群众。毛泽东居住的地方也离清水塘很近,就这样一来二去的,十几岁的陈树湘就结识了毛泽东杨开慧夫妻。

    毛泽东在年少的陈树湘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种子,也让一直庸庸碌碌的陈树湘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之后陈树湘又参加了北伐军,担任过班长、警卫员、排长等职位,此时的陈树湘年纪还小,缺乏历练,所以担任一些比较基础的工作。1925年,年仅20岁的陈树湘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革命宣传工作,成为了毛泽东领导的骨干成员。“井冈山会师”后,陈树湘先后担任红4军第31团连长、第三纵队大队长,还参加了井冈山和赣南闽西地区的游击战争。

    因为陈树湘入党时间较早,毛主席对他的家庭出身也比较了解,所以对陈树湘很放心,因此陈树湘担任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警卫工作,保护过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重要领导人。

    陈树湘因为保护领导有功,作战也勇猛,从1931年后,担任过红12军团长、红19军师长、红5军团第34师101团团长、第34师师长,在井冈山的创建和中央苏区的斗争中屡立奇功。

    担任师长的陈树湘才刚刚二十岁出头,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陈树湘相当有希望成为大将,只可惜湘江战役中,陈树湘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二、湘江战役成俘虏,亲手断肠以明志

    1932年,苏军被为营救在上海被捕的苏维埃战士,派出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携带巨款来到上海。1933年8月,李德从博古手中接过了红军指挥权,因为李德的错误指挥,我军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在夜色的掩护下,中央红军分别自瑞金、于都出发,实行了战略大转移。始作俑者李德一直不承认长征是失败后的战略大转移,而是经过长期周密准备的军事行动。

    李德的错误指挥暴露了他的无能,在红军队伍中逐渐被“边缘化”,然而李德仍然不知悔改,不愿意反省自己的错误。从1934年开始,我军本就艰难的长征在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下变得愈加艰难,行军速度逐渐低于敌人追赶的速度,两军在湘江流域地区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激烈战斗。

    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虽然抢渡湘江成功,但是我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余人,而提到湘江战役,不得不提到广昌战役。1934年4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出现了一个标志性的重大失败——广昌失守,这一战大大的挫败了红军士气,给后续的湘江战役带来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广昌位于抚河西岸,是赣南地区非常重要的小镇。在第四次反围剿战役中,国民党18军逼迫红军在广昌决战,结果被红军打得溃不成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红军集结9个师的兵力在广昌和国民党展开了生死大决战!

    要打广昌必须要要拿下罗家堡,依山傍水、地势险要的罗家堡算得上是广昌的大门。开战前,红军第23师在罗家堡修筑了大量的明碉暗堡,还挖了三道壕沟,提前埋好了地雷和导火索,做足了准备。

    4月12日凌晨,天刚蒙蒙亮,国民党18军就对罗家堡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虽然红军做足了准备,但是国民党这一次也是下足了血本。地面上准备了榴弹炮、博福斯山炮、三八式野炮以及各种迫击炮,制空准备了十几架战机,对红军的阵地展开了猛烈的轰炸。此时的红军不仅缺乏战斗机,防空防炮经验一样很短缺。国民党的狂轰乱战对红军的阵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不仅碉堡、工事被炸毁,就连壕沟里的战士们也死伤无数。

    除了和我们交过手的18师,国民党还派出了武器精良的14师,14师的师长叫做霍揆(kuí)彰,此人算是国民党众多将领中相当能打的存在。不仅是是黄埔一期的高材生,还指挥过东征、北伐和中原大战,拥有丰富的军事阅历和指挥经验。国民党的轰炸结束后,对我军阵地展开冲锋。1000多名国民党士兵朝着红军的阵地蜂拥而上,红军战士们用机枪、步枪阻挡敌人的进攻,手榴弹像雨点般朝着国民党军队扔过去。

    在阻挡住国民党的几波冲锋后,战壕里的红军战士们将枪背到背上,拔出了腰间的大刀,寒光闪闪的大刀锐不可当。红军战士们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一个个勇猛地冲了上去,国民党军队瞬间被冲得七零八落。14师师长霍揆彰得知前线失利后,气得端起冲锋枪就要冲锋,警卫员赶紧阻拦。也许我们的红军队伍没有先进的飞机大炮,但是每一个战士的勇气都抵得上千军万马!

    冷静下来的霍揆彰迅速召集国民党将领商讨作战会议,决定临时改变作战方针。经过商讨后,国民党决定“智取”罗家堡。霍揆彰仍旧指挥14师82团从正面发动强攻,第79团则绕路潜伏到罗家堡后方等待战机。红军擅长近战,正面进攻的82团没多久就被打得溃不成军,红军立马吹响冲锋号,战士们从战壕、工事里冲出来,挥舞着大刀冲向逃窜的82团。就在这个时候,埋伏在罗家堡后方的14师突然大炮、小炮一起开,不要命地轰炸,失去了工事掩护的红军战士暴露在山坡上,伤亡惨重。82团趁势重整旗鼓,和79团配合两面夹击,趁红军防线混乱之际,冲上山头占领高地,罗家堡就此失守。

    罗家堡作战的同时,广昌周边的金坑、罗家寨、姜源等地也相继失守,广昌沦为了孤城。4月27日,国民党集结11个师对广昌城发动攻击,面对国民党的强烈攻势,再加上李德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撤离广昌,广昌就此沦陷。广昌战役中,红军伤亡5500余人,当时参战的红军人数也不过3万余人,国民党18军的伤亡也相当惨重,总数超过1万,有一个连队被打得只剩下了18个人。广昌战役历时18天,最终结果以失败告终,对我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广昌战役失败后,红军士气大大受挫,红5军的指挥部中死一般的沉寂。就在这个时候,军委发来了一项紧急电令:由红5军团担任全军总后卫。开始战略部署前,几位军团首长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红34师,因为此时的红34师可以说是群龙无首,原34师领导不是调动就是负伤,急切地需要成立新的领导班子。

    军团长董振堂、参谋长刘伯承迅速召集34师团级以上干部召开紧急会议,董振堂点名要101团团长陈树湘发表对当前形势的看法。陈树湘吞吞吐吐地说道:“既然首长让我说,那我就说说个人看法。我认为,广昌失守,意味着……”话说到一半陈树湘就停下了,想重新组织一下语言。一旁急性子的102团团长苏达清站起来就发言,政委程翠林赶紧制止他,两人就吵了起来。董振堂一拍桌子,喊道:“陈树湘,你矫什么情!”

    陈树湘一愣,接着又站直了继续发言:“我想用几个数字来说说,第一次反围剿,国民党10人,我军4万人,不仅全歼张辉瓒师9000余人,还俘虏3000余人,红4军大获全胜!第二次反围剿,红军3万对国民党20万,连打5次胜仗……第四次战役开始的时候红军是7万人,结束的时候红军扩充到了8万多人!”陈树湘列举了红军和国民党军前四次反围剿战役的人数对比和战果后就坐了下来,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大家都知道陈树湘的意思,前四次反围剿战役是毛主席和朱德指挥的,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却换成了李德。

    董振堂点了点头明白了陈树湘的意思,站起来宣读了任命:“原101团团长陈树湘同志担任红34师师长,原102团政委程翠林同志担任红34师政治委员。”除了陈树湘以外,红34师的领导班子都撤换了一批。会议结束后,陈树湘敏感地意识到了此时红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了!

    1934年11月28日,湘江战役正式打响。此时日军侵华战役虽然已经开始,但是蒋介石却打着“攘外必先安内”名头,集结四十万大军包围我军,形成了高压态势,其实蒋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狼子野心。国民党利用空中优势,对我军阵地展开了狂轰滥炸,薛岳率领中央军,白崇禧率领桂军,刘建绪率领湘军,三路齐下围剿红军。

    负责阻击截断后卫工作的红军三十四师一共有3个团,共计6000余名将士。师长陈树湘率部与蒋介石嫡系军队,薛岳带领的第三军殊死拼杀,被敌人包围在湘江东岸,成为孤军。绝境中陈树湘激励将士们:“此乃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党中央渡江在即,为了掩护党中央,我等就是死了,也要顶住,誓死保卫先头部队的安全!”之后陈树湘给三十四师的所有人下了死命令,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绝不退缩!

    三十四师与国民党第三军死战五天,薛岳不能前进一步,给中央红军争取了足够的渡江时间,此时,湘江边只剩下了落单的红三十四师和红十八团。死亡的阴霾渐渐侵袭到了红三十四师的周边11月30日,红三十四师搭浮桥抢渡湘江却遭到了桂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浮桥被炸断,战士们牺牲巨大。12月1日,国民党军队将湘江包围了个水泄不通,前进的道路被敌人封锁,红三十四和红十八团还未对接上,红十八团被桂军重重包围。12月2日,红三十四师再次尝试抢渡湘江,却被桂军包围于灌阳洪水箐(qìng)。12月3日,红三十四在黄陂血战突围,政委程翠林,政治部主任蔡中壮烈牺牲,为国捐躯。

    身陷重围的陈树湘收到军委急电:于凤凰嘴一带争取突围渡江,如果不能,撤退到兴安以南,先做游击战争。收到命令的陈树湘下令烧毁所有文件,给每名干部和战士都配备上步枪刺刀,硬是从桂军的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突围成功后,陈树湘清点人数,6000余人的三十四师此时只剩下了二百余人,其余战士和干部全部壮烈牺牲!

    陈树湘来不及悲伤,迅速集结残余部队向道县挺近,没想到国军在沿途设下埋伏。师长陈树湘和战士们并肩战斗,抱起重机枪和敌人血战,不幸腹部中弹,肠子都裸露在外。12月18日,国军一拥而上俘虏了身受重伤的陈树湘和警卫员,高高兴兴地抬着陈树湘准备去邀功。陈树湘看着周围本是同胞,如今却是生死之敌的国民党战士,怒目圆睁,果断地解开衣服,撕掉腹部的绷带,将手伸进伤口,把自己的肠子扯出来生生绞断!临终前,陈树湘骂道:“老子宁死不做俘虏!”可怜年仅29岁的陈树湘英勇就义,宁断肠不断脊梁,为革命流血撒湘江,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从11月30日到12月18日,陈树湘和三十四师的所有战士们身陷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中,六千余人全军覆没。说不清谁该为6000余条生命负责,也不知道到底谁是对谁是错,但是我们心里很清楚,战争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伤痛,是铭记于心的,是撕心裂肺的,是时间永远无法磨灭的!“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湘江战役,红军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不知道身陷重围的陈树湘会不会想起家乡的那片清水塘,和父亲种植的那片水稻田,还有第一次在清水塘边见到的毛泽东。如果能重来,相信陈树湘和万千烈士英魂还会重复当初的选择,哪怕明知会付出生命与鲜血的代价!

    三、头颅被挂在母亲街前示众,忠骨长眠于飞霞山东麓

    “将伪三十四师师长陈树香首级。以篾笼藏贮悬挂小吴门外中山路口石灯柱之上。示众……”这是刊登在1934年12月21日长沙《大公报》第5661期上的陈树香(报刊原文写作陈树香)悬挂示众的详细报道。陈树湘被俘虏后,亲手扯断了自己的肠子殉国,但是敌人依旧没有丝毫动摇和感动,依旧残忍地割下了陈树湘的头颅邀功,还悬挂于城门上示众。城门的不远处,就是陈树湘的老家地址,此时他的母亲正卧病在床,没想到,自参军一别后,母子二人以这种方式再次“相聚”。

    道县第一届政协委员戚福贤在9岁的时候得知了敌人对陈树湘的所作所为:道县保安团第一营营长何湘,用两根长竹竿平行扎在一个猪笼子的两边,高高兴兴地抬着陈树湘回去邀功。行至马神村麒麟庙的时候,陈树湘突然掏出肠子,大吼一声,绞断肠子壮烈牺牲。

    之后,敌人将陈树湘的遗体抬到了戚家湾,将竹竿的一头架在戚福贤祖母住房的土墙上,一头放在地上,又在城墙脚下的滴水沟残忍地将陈树湘的警卫员杀害,把两人的头一起割下来,挂在道县城门,之后又送往小吴门示众。

    当地的老百姓对红军还是很支持的,红军战士纪律严明,关照百姓,是真正为了百姓的队伍,所以在劳苦大众中红军的威望一直很高。百姓们不忍红军战士尸骨暴露,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将陈树湘和警卫员的无头遗体抬到了飞霞山东麓安葬。

    道县西洲城中,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周家祥世代居于此地,村子里的老人们都知道飞霞山上有一大一小两个红军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人来送花圈扫墓,后来渐渐淡忘了。但是当地人一直口口相传,飞霞山上埋葬着两位红军战士,一个是当大官的,一个是他的警卫员。经后世考证,在道县境内被砍下头颅示众的只有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和他的警卫员,由此可以断定飞霞山上埋葬的无头遗体正是陈树湘和警卫员的遗体。如今并排葬在关大桥西边,道县二中左后侧一个叫鲁观塘子的地方。陈树湘牺牲得早,没有留下后人。开国中将韩伟曾和陈树湘并肩战斗,一起出生入死,建立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1992年,韩伟将军临终前嘱咐儿子一定要找到陈树湘的后人。20年来,寻找陈树湘后人的行动从未停止,然而陈树湘却连一个侄子、外甥都没有,仅存于后世的只有韩伟当年凭借记忆找人给陈树湘画的一幅画像。

    道县史志办前副主任、红色文化研究专家蒋元神一生致力于红色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弘扬,退休后一直在写陈树湘的长篇小说和电视剧本,已经手写了十几万字。

    蒋元神在书中写道:“三十四师作为后卫中的后卫,一直战斗到了最后一刻,陈树湘下的那一道死令‘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绝不退缩!’三十四师的全体战士们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飞霞山上埋忠骨!埋葬陈树湘的红军墓前临潇水,背靠飞霞山,风景秀丽多姿。从陈树湘同志牺牲到今日已经过去了86年,在道县人的坚守下,陈树湘的英勇事迹得以在后世流传,让我们有机会得知当年革命先烈们为了解放新中国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也让后世永远铭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得有多么不容易。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