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一部 365、1978年李云龙原型去世,离婚惊动中央,留下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更新时间:2022-10-27 17:31:04 | 本章字数:5990

    1978年5月10日,时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的王近山,在南京与世长辞,享年63岁。如果说“王近山”其名人们或许会感到陌生,那电视剧《亮剑》中大名鼎鼎的“李云龙”可谓是家喻户晓,而王近山正是这个角色的原型之一。

    一代战功赫赫的将帅之才逝世,举国悲痛。追悼会的规模原定500人,结果有1000多人前来送行。

    其中有一位沧桑的老妇人,悲痛到无以复加,跪坐在门口哭号,涕泪纵横,口中喃喃自语:“近山,近山。”

    可是,无论这位老人如何哭喊,门口的警卫员就是不让她进去悼念,只是对她说:“我们参谋长临终遗嘱说了,不能让您进去,他不想见到您。”警卫员虽然不忍,但谨遵逝去的老领导的命令。

    这位悲痛至极的是谁呢?为何让王近山如此记恨,以致不允许其参加自己的葬礼?王近山的此人又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兰因絮果 不欢而散

    那位参加葬礼被拒之门外的妇人就是王近山的前妻——韩秀兰。正如电视剧中李云龙与田雨的相知相遇,颇具浪漫色彩。现实中王近山和这位前妻的故事也是美好的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的王近山被送进了医院,就是在那里他遇到了韩秀兰。他对年轻貌美的韩秀兰可谓是一见倾心,相处一段时间后韩秀兰的内心也对他暗生情愫。在当时一位叫陈锡联的将军的撮合下,二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一年后便结为了夫妻。

    新婚之初,小夫妻的感情非常和睦,羡煞旁人。而当时正值解放战争,大战小战不断,奔波迁移是常事,二人不舍得分开,于是王近山干脆走到哪都将妻子带在身边。行军劳顿,路途艰险,韩秀兰跟着丈夫四处奔波,但是毫无怨言,心甘情愿。直到有一次,怀有身孕的韩秀兰跟随部队翻山越岭,不小心从山上跌落,人受了伤,孩子也不幸夭折。王近山对此自责不已,发誓再也不让妻子受半点颠簸之苦。于是,他为妻子制造了属于她的“豪华”专属座驾。王近山找来一辆稳固结实的平板车,搭起棉布帘子为妻子遮风挡雨,用骡子牵引行走,妻子再也无需步行赶路,只需坐“车”即可。“板车驮佳人”成为了行军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次,刘伯承路过,看到如此招摇的板车正要责问,结果探头一看,发现是韩秀兰,随即哈哈大笑:“原来是王夫人啊。”日子就怎么一天天过去了,夫妻感情日久弥坚,越发琴瑟和鸣。韩秀兰甚至取了丈夫名字中的“山”字,为自己改名为“岫岩”。如果没有发生后来送养事件,可能这会是一对白头偕老的神仙眷侣。

    当时,王近山为了报答司机朱铁民在朝鲜战场的救命之恩,得知其妻子因病不能生育后,就将自家最小的女儿王援援送给了朱家当孩子。因为此事,一向通情达理的韩岫岩大发雷霆:“谁让你把女儿送到别人家的!她是我怀胎十月辛苦生下来的,是我们的骨肉啊!”王近山虽然也很自责,但他这个人说到做到,决不食言,所以还是坚持将孩子送走。自此,夫妻感情出现了无可挽回的隔阂。韩岫岩性情大变,常常通过争吵来发泄对王近山的埋怨。

    起初,王近山自觉理亏,多有忍让,但时间一长,他也就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夫妻二人都是性格要强的人,一个是雷厉风行的战将,一个是工作出色的军医,吵起架来,谁都不肯让谁,夫妻之间最忌讳缺乏沟通,一旦无法心平气和地沟通,就离散伙不远了。而他们夫妻感情进一步恶化的导火索则是交谊舞事件。

    王近山酷爱跳交谊舞,韩岫岩是他的专属舞伴。可惜送养事件发生后,夫妻俩就再也没有一起跳过舞。可是,韩岫岩又不放心王近山结识新搭档,于是灵机一动,干脆让自己的妹妹韩秀荣代替自己成为王近山的舞伴。那时韩秀荣才刚刚大学毕业,正是青春年华,王近山很乐意接受这个新舞伴。但两个人仅限亲情和舞伴之谊,并无半点越界关系。可是,这一切看在韩岫岩的眼里,就怎么也不是滋味。韩岫岩看着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妹妹谈笑风生,成双入对,暗自生闷气,气急之下竟然还口不择言地说道:“一男一女搂抱在一起,不跳出毛病才怪呢。”

    王近山因战负伤,左腿和右腿的长短有5厘米差距,他穿的皮鞋是特制的,走路才不至于看起来一瘸一拐。韩岫岩明知腿伤是王近山心中的隐痛,却依然讽刺道:“别看他腿瘸,一跳舞就不瘸了。”这让王近山的自尊心如何受得了!但即使如此,王近山总觉得亏欠这对母女,也就隐忍不发可是,韩岫岩越发咄咄逼人,不论是上班还是开会,韩岫岩都要严加盘问,稍有疑心就演变成大吵大闹,王近山的忍耐也达到了极限。但他是念着妻子的好的,虽然压抑的生活使他崩溃,但他从来没有想过离婚。

    但韩岫岩陷入了偏执,始终怀疑王近山和妹妹的关系,韩岫岩采取了那个年代最典型的做法:找组织诉苦,找妇联求援,向亲朋好友广而告之。此后,不明真相的群众还对其妹妹韩秀荣进行了疯狂的讨伐。而原本韩秀荣毕业后也该从事医学工作的,没想到突然有一天,妇联的人把韩秀荣带走了。她被发配到位于内蒙古的一家小医院,没有调令,终生不得回家。此事彻底激怒了王近山,明明没有发生的事情,为什么要有人受到惩罚呢?这样一来,就算是清清白白的关系,也显得欲盖弥彰。“离婚!这日子我不过了。”王近山动了真格,两个人最终还是闹到了离婚这一步。

    这下轮到韩岫岩慌了神,原本就是因为在乎才会猜忌,从未想过离婚。她想挽回,但又不愿放下面子好好沟通,而是采用了最偏激的方式:一层层向上级投诉,试图通过组织来给丈夫施压。原本只是夫妻间的矛盾,经过韩岫岩这么一闹,直接惊动了中央,最后连毛主席都听说了。眼看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毛主席就派了刘少奇来处理此事。

    原来,当时有不少党内干部作风很差,抛弃患难妻子另娶他人的不在少数。党中央正在严厉打击这样的歪风邪气,而韩岫岩硬生生将自己的丈夫推上了不必要的风口浪尖。刘少奇和很多老战友都在一旁劝说:“离婚必然受处分,忍忍吧!”

    可是,王近山的脾气说一不二:“我王近山明人不做暗事,没有发生的事情就是没有!婚我离定了!组织爱咋办就咋办。”于是,王近山被撤除大军区司令员职务,开除党籍,派遣到河南周口西华县黄泛区农场任职副场长。一个战功显赫征战无数的高级将领,竟然因为这种荒谬的事情被贬谪下放。

    战争没有击垮他,没想到最沉痛的伤害来自最亲密的枕边人。此后,王近山对韩岫岩彻底寒了心,声称与其死生不复相见。可叹一段兰因絮果的姻缘,初时美好,结局却不欢而散,如风中飞絮。对于这个结果,韩岫岩悔不当初,她并不想害王近山落得如此境地,可惜覆水难收。

    此时的韩岫岩不过才40岁,完全可以再觅良人,可惜韩岫岩心中始终放不下前夫,余生未婚,孑然一人。

    而直到1968年,跟着王近山出生入死的老部下——时任南京军区参谋长的肖永银,十分挂念自己这位老领导,便为其出谋划策在肖永银的建议下,他主动向毛主席写了一封检讨书,并恳请中央批准自己回归工作。

    次年春,“九大”召开,一众老战友将王近山的书信面呈给毛主席,不久,中央军委批示,恢复王近山副兵团级待遇,担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到了1974年,王近山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患上了癌症。很快整个军区都知道了,前妻韩岫岩也得知了此事。

    韩岫岩急得给南京军区打电话,表示想来看望,是王近山的秘书接的电话:“你不能来,首长说了,他就是死也不愿意看见你。”韩岫岩虽然伤心,但还是为王近山到处寻医问药,却无人搭理。1978年,王近山病情急速恶化,不幸去世。至死,韩岫岩都没能再见上王近山一面。王近山还专门留下遗言:“我不希望韩岫岩来参加我的葬礼。”

    由爱生成的恨,才是最猛烈的。可惜一对情投意合的佳偶,落得个恩断义绝的收场。

    韩岫岩固然偏执,但王近山的性格也是出了名的两极分化。对待敌人,王近山可谓是杀伐果断,但是对待亲人朋友,王近山堪称重情重义。所以,他宁可牺牲自己的小家,也要报答朱家的救命之恩。而王近山的父亲意外身亡之事更能体现王近山骨子里的待人温良。

    铁骨柔情 宽以待人

    王近山虽然15岁离家,但对家乡和老父亲的思念一刻都不曾忘怀。

    1947年8月,正值邓小平刘伯承跃进大别山之际,那里正是王近山的家乡。原本他可以在此期间与父亲相见,却由于腿伤行动不便,错失了父子团聚的机会。

    此后战事频发,见面一事只好搁置。直到1949年6月,大别山地区解放,在部队休整间隙,组织上派了两个同志,去湖北红安县接王父来部队看望儿子。在家乡的王老父亲看到部队来人了,激动得手足无措。可怜天下父母心,谁能想到当年那个萝卜丁一样的孩子,现在已经长成了身经百战的高级将领了。老人家简单收拾了行李,就立刻跟随两个小战士出发。王老父亲这大半辈子都在吃苦,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露出了孩童般的好奇心。可是,正当父子就快团聚之时,偏偏意外发生了。

    那天,小战士带着老人家来到了安徽蚌埠火车站,准备乘车去军队驻地,两个小同志心想很快就要到了,于是放松了警惕。二人嘱咐老人原地等待一会儿,他俩去买点东西就回来。没想到,老人家从没有见过火车,很是好奇,只顾着近距离观看摸索,哪里知道候车是有安全区域的。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站台边缘,火车突然呼啸而过悲剧发生了。得知此事,王近山几近崩溃。无论经历多么残酷的战争,王近山都不曾流过一滴泪,可是父亲的离世,令他泣不成声。

    军部得知后立刻派人去蚌埠处理此事,并下令重罚两个随行的小战士。王近山听说后,收拾好心情,尽管自己悲痛欲绝,可他依然保持理智,找到负责此事的军部负责人,说:“事情已经发生了,也无法挽回。不要因为我个人的事情,处罚了同志。他们还年轻,也都是为革命做出过贡献的人,教育教育就好了。两位小战士得知王近山不仅没有责怪,还跑去求情,对他都是感激涕零,从此舍命追随。此事充分可见,王近山的狠厉只针对敌人,只要是对待自己人,王近山总是充满了体恤和关怀。

    这样的性格,注定他在子弹不长眼的战场,不会抛下同伴独活。后来官至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的汪运祖每每提起王近山,也倍感敬佩和感激。那是1935年,长征途中,王近山是副师长,汪运祖担任秘书。行至中途,汪运祖病重,拖着一个伤病员赶路无疑会拖累大部队进程,当时,留小部分队伍照看伤病员,而大部队先行赶路,是很常见的做法。但弊端就是小部队作战能力弱,还要照顾伤病员,一旦遭遇埋伏,很可能全军覆没。王近山表示:“什么都能丢,就是人不能丢!汪运祖必须带走!”

    副师长是配有马匹的,王近山干脆将马匹让给汪运祖,就这样,汪运祖挺过了漫漫征途。同年12月,汪运祖再遭一劫。红军在吉子岗与敌苦战,他被打断了三根肋骨,倒地不起。王近山立刻派人抢救,好不容与将他拖到半山腰一间废弃小屋里暂作隐蔽。汪运祖此时已经气息奄奄,挣扎着说:“别管我,敌人很快就追来了,你们快走!”王近山哪里肯听,一边下死命令,让手下必须拦击敌人,一边火急火燎跑回指挥部。

    他抽调了12名身强体壮的干事,让他们轮流抬也要把汪运祖抬回来。汪运祖这才被抬到了后方医院,得以救治,平安脱险。

    别看王近山如此体恤亲朋好友,但是,一旦当他面对敌人,王近山就会收起菩萨心肠,展露金刚手段。

    那么,他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军中将领,又立下过哪些赫赫战功呢?

    疯魔战将 战无败绩

    1915年,王近山出生于湖北红安县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家里还有年幼的弟弟。父亲去给地主扛大包,做重活,含辛茹苦地把近山兄弟俩拉扯长大。1930年,15岁的王近山参加了红军。一是男子汉的热血报国之心所致,二是想给父亲和弟弟减轻生活的负担。没想到入伍后,他仅用一年就升了连长,被称作“小连长”。别看这个少年生得一副书生模样,面如敷粉,眉清目秀,可是打起仗来却有雷霆万钧之势。人送外号“王疯子”。那是在红军时期,我军被敌方设下了埋伏。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火,打到最后弹尽粮绝,唯有厮杀肉搏。时任连长的王近山恰巧遇上了一个体格高大的对手。如果有武器加持,或许不足为惧,但近战拼的就是体力优势。身边的战友一看王近山遇到了一个“大块头”,都为他捏一把汗,只是当时一片混战,来不及给予支援可是战友完全多虑了,只见王近山上下腾跃,灵活却迅猛的攻势很快把敌人逼到悬崖之上。按理说,打战要惜命,就算想置敌人于死地,也要先顾及自身安全,但王近山想都没想,硬生生抱着敌人一起滚下悬崖。幸好当时王近山摔在了敌人的身上,敌人当场殒命,他自己并没有生命危险。从此,王近山“疯子”的名号传遍了军中上下。

    此后,王近山每逢战场必化身“拼命三郎”,所到之处敌人必丢盔卸甲,逃之夭夭。凭借显赫的战功,王近山很快官至司令员。

    翻开王近山的战功簿,基本每场都是胜仗。

    1943年,他率2000余人的部队前往陕北延安时,途中有前方侦察员来报,村旁的公路上有日军经过。王近山听闻有敌人,立刻兴奋了起来,但还是先冷静地观察环境,见此地易守难攻,是天然的打伏击战的好地形,当机立断:打!凌晨时分,王近山带领手下连队隐蔽在公路沿途的庄稼地里。上午八时,只听汽车车队发动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日军的三辆小汽车和数十辆卡车驶入我军的埋伏区域内,车上满满当当坐着日军官兵没有丝毫犹豫,王近山率先打响了第一枪!几乎是电光火石之间,车队陆续被爆炸的热浪掀翻在地,原来王近山早就派人埋好了地雷。等到存活的日军反应过来,才开始慌忙应战,只见我军的子弹从漫山遍野袭来,敌人根本无力招架。两轮袭击结束,日军死伤大半,剩下些负隅顽抗的,体力早已消耗殆尽,王近山此时下令:肉搏!最后敌军被全部歼灭。

    时间一晃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到了邓小平刘伯承麾下任司令员。1946 年 8 月,蒋介石出兵攻打当时的解放区。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我军兵力却不足两个营。强攻不能,那就智取。突破口就在于敌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整三师。只要打败整三师,我军就能转败为胜。饶是如此,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差距,众人难免踌躇,这个时候,王近山立下了军令状:“我们纵队打!我立下军令状,我们纵队和整三师干!打得剩下一个旅,我当旅长,剩下一个团,我当团长,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全纵队打光了,我们对得起党,对得起父老乡亲!”疯魔战将再一次将他的疯狂展现得淋漓尽致,敌方第三师也不会料到,王近山直接进行了“猛虎掏心”,直袭整三师师部的驻扎地。9月5日夜晚,他一声令下,六纵采取包围战术,将敌人的中坚力量全部困在一个战斗圈里打。

    只可惜无奈人数实在太少,我军虽然重创敌人,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紧要关头,王近山干脆下令:为数不多的预备队,甚至机关干部,后勤人员全部投入战斗!打仗不怕兵强马壮,打仗最怕的是不要命。而强将手下无弱兵,王近山是出了名的不要命,没想到手下的人也都个个视死如归。最后,敌人终究还是顶不住我军潮水一般的进攻,大杨湖失守,整三师的防御体系顷刻间土崩瓦解,全军覆没!纵然面对强于自己数倍的兵力,纵然自身陷入困境绝境,致胜的方法唯有一个:狭路相逢勇者胜!王近山就是靠着这股不惧不畏,有勇有谋之势,一次又一次保卫了祖国的寸寸江山。

    后来,在韩岫岩的央求之下,子女们带她前往王近山的墓地祭奠,成全了她余生最后的心愿。她离世后,还被葬在了王近山的墓旁,希望古人在酒泉之下再相见,能够放下那些爱恨情仇,让执念随风飘散。

    如今斯人已逝,是非对错转头空,而后人将始终铭记王近山先生保家卫国的丰功伟绩,始终铭记韩岫岩医生冒着战火救死扶伤的身影。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