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一部 391、1936年,周恩来说:我们都要感谢一个人,没有他长征不会顺利会师

更新时间:2022-11-03 12:47:33 | 本章字数:5516

    1936年,红军长征顺利结束,三队主力军圆满会师,为接下来一场场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恩来曾说,我们都要感谢一个人,没有他长征是不可能这么顺利会师的,甚至于我们还会遭遇众多的伏击。这个人是谁呢正是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的司令员程子华。1934年红军计划长征,三个主力军分别出师,计划到达将台堡集合。同年的11月份,党中央派程子华率领的25师率先出征,相当于主力部队的先行军。

    一路上敌人误以为是红军的主力部队到来,将所有的火力全部倾泻在先行部队上,不可思议的是,程子华的将军硬是挺了过来,甚至予以反击,为主力部队的两万里长征路肃清了不少的障碍。周恩来在最后会师成功时,还曾看望过程子华,“没有你们的付出,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顺利会师,感谢你们。”

    军校寻梦

    程子华是山西解县人,从小的志愿就是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上前线打仗,奋勇杀敌,为国争光。十五岁那年,解放军进到山西,看到解放军一身的装束觉得非常帅气,拿着杆枪,威风凛凛的,回头跟妈妈说,长大了也要当一名解放军战士。战士就在不远处,听到程子华的话之后,笑着走过来,把枪放到程子华面前,“是不是以后要当兵入伍啊,来,先提前摸摸你的武器。”程子华好奇地走上前,好奇地对解放军战士说,“哥哥,以后我当了解放军战士也可以有这个吗?”“是啊,每个人都会发一把,你干得好还会给你发第二把。怎么样,有没有心动。”解放军摸了摸程子华的头,满眼的喜欢。“妈,妈,我想好了,我想好了!我以后就要干这个!”他回头看向母亲,右手指着那杆枪,眼神中带着稚气未脱的坚定不移。

    小时的程子华学习很好,经常在班级排名第一,还很幽默,老师都很喜欢这个小孩天不负苦心人,程子华21岁那年,也就是1926年,黄埔军校来到他所在的学校招生,很幸运,身体健康、学习成绩优异的程子华被黄埔军校选中,在武汉的分校进行学1927年正是南昌起义与广州起义的一年,8月1日南昌起义,程子华准备跟随学校去参加,但是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程子华未能赶上大部队的动向。跟着留下来的一些老师去参加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失败后,组织上同学校派程子华去往老部队任职。

    在军队里,程子华的天赋得到了合适的展现,加入红军后,凭借着出众的能力在一群新人中脱颖而出,被上级选中,1934年,被派到山东军区担任25红军军区长,这是对程子华能力最好的奖赏。由于之前的良好表现,军区信任程子华,决定派其奔赴冀察热辽军区担任指挥官,也就是司令员,一个地区的最高指挥权。同时,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要与华北等地打配合战,尽快解放更多地区,尽早地实现民族的大解放。担任指挥使的人从没有一个差的,程子华在之后的诸多战役中,如平津战役、辽沈战役都做出了不可比拟的贡献。并且培养出了相当一部分军事人才,带出来诸多的将领与战斗经验丰富的士兵,为以后的胜利民族大解放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程子华任红军25军区长后,同年6月,进行战略转移,将基地移到其他地方,动身前开了动员大会,周恩来亲自部署了任务,下了命令,宛如军师一般将当前可能遇到的困难一一分析,扫除了诸多原应该是坑洼的障碍。会后,周恩来同他讲你身为军长要以身作则,要把士气带好,把你的兵带好,不要落下一个人。我知道此行必定艰难困苦,但这是需要经历的,你也知道我们不转移根据地,胜仗是要再延长几年才能打得出来的,所以我们要趁着敌人放松警惕时,一举将其歼灭。

    随军远征

    1月,程子华率25红军师团率先开始转移,由于程子华这一队是不与主力军一同走的,所以一路上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天气与饱腹都是小问题,在路途中还可能会被敌军发现,要么就跑,要么就打,并且是没有援军的,是孤立无援的。红军初期本就军事力量不足,程子华他们这支队伍的人数也较为少,很快便成了敌军第一个侵略的目标。事先在他们必经之路上埋伏,等到到了之后杀一个措手不及,可是周围异常安静的环境让程子华感到不安,他命人暗中探查一番,果然在前方不过百米处藏着近千人的敌军队伍。程子华急速掉头,绕道从另一侧走过去。等了很久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让带头的指挥官怒发冲冠,也不躲藏了,直接正面打,随即下令全速追杀。

    25师的侦察员一直在周围悄悄地听着,听到了要追杀的消息赶忙跑回向程子华汇报,程子华眉头紧皱,怕耽误了进程,一旦耽误了进程就错过了主力部队攻打的好时机,但是敌军当前,还是要打,并不是打不过,而是打也只会两败俱伤。还好附近就有一处高地,他马上命令手下的人前往‘高地’架枪摆好阵地,严阵以待,敌人来袭,占领了‘高地’的25师打得很顺利,几乎没有怎么伤亡。

    但是他没想到,这些敌军只是第一波而已,接下来的时间,他们连续打了两拨遭遇战,只是打得措手不及,伤亡一下子激增,连他也被子弹击中,肚子腿上都被流弹穿过,可是他并不想占用有限的医疗物资,自己端着盆打水清洁伤口。手拿不住就拿胳膊夹着,如此的行动也感染到了士兵,纷纷过来帮忙,其他士兵也相互帮助擦拭伤口,互帮互助,有了这样的氛围,士气马上不再消极,有了士气,打起仗来也是势如破竹,他们成为首个成功北上抵达陕西的红军。

    到了根据地,首先要做的就是与失去联系的红军主力部队取得联系。战士们纷纷忙碌起来,终于将电机修好,恢复了通信,联系上了主力部队。汇报完成后,他们开始在驻扎地区进行恢复工作,一切工作开始有序地进行,政治军事都开始有序地恢复。不久后,中央下了任命通知书,任命程子华担任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一职、25军区政委一职。程子华的部队率先顺利到达并驻扎在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给敌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迫使敌人龟缩在巢穴,不敢随意动弹,使得大部队主力军成功北上,立下战功。

    红军三大主力部队顺利会合

    在红军的主力部队顺利北上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后,发起罗镇战役,由十五军率先进攻,在红军主力的配合下,在前线中央领导人的指挥下,顺利拿下罗镇。

    1936年,程子华随部队与徐海东参加的东征。东征之后为了红军三大主力部队的成功会合,程子华又随部队参加了西征,去往甘肃、宁夏。而后终于与红军三大主力部队顺利会师。

    军事赛‘诸葛’

    1936年西安发生事变,张学良、杨虎城率军逼迫蒋介石同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中央为发动一次成功的进攻,深入敌后,在敌人老家建立隐蔽的革命根据地,就是这样一个秘密基地,程子华被派去工作并任武装部长等职,更好地抓住敌军有效的信息,为以后的革命胜利做好铺垫。

    时隔三年的一月,程子华被中央党委升任到冀中军区为政治军委,要求整治当地风气,让老百姓过上也能安居乐业的生活,同时进行百姓征兵,发展壮大、扩充自己的队伍,抓紧制造武器,建立一个充备的军事武器库,以备不时之需。在此期间,日军多次来犯,不断的骚扰,但是程子华不忘党交予的任务,充足兵力,武器弹药还有备用的军械库,就这样一次次地打跑了日军的侵犯和骚扰。

    在与日军的不断斗争中,聪慧的程子华灵光一闪,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他事先让人在城中挖了许多个洞、隧道,这些隧道错综复杂,一个不小心可能就走出不来,程子华事先画好了地图,让每一个士兵都牢牢背熟,再下去走一遍上来。又一次日军来犯时,正面佯装与日军交火,暗地里部队在地下转移到日军后方,打着打着突然后方又传来枪声,左面也有枪声,右边也有枪声,这一下可是把日军指挥官吓得不轻,程子华利用地道成功地将日军围困在里面打,尽数歼灭。这就是后来的赫赫有名的地道战。

    利用军事上的天赋,发明出许多不同的打法,战略打法层出不穷,甚至于中央领导人看了他的作战计划后都连连叫好,正因为如此千变万化的打法让人摸不到头脑,才能将一直对晋察冀骚扰的日军歼灭,扩充了红军的战斗装备,军事武器,如:迫击炮等等。1943年8月,被中央政委任命为晋察冀军区的副政委等要职。将其所在的军区治理得更加完善,政治特点鲜明,军事纪律严明,有“军区标杆”之称。

    程子华担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时,见证过一位不朽战士为了国家事业的壮烈牺牲,他就是程子华手下的兵,董存瑞旱河沟上的暗堡下,是他灵魂最后出现的地方,为了掩护全连的冲锋,为了减少全连的伤亡,董存瑞毅然决然地拿起了炸药包,半点犹豫没有,随着一声炸响,敌人的堡垒终于瓦解。董存瑞就这样牺牲在了为民族解放的事业中,甚至于他才是个半大的小伙子,他的司令员程子华看到了这个事情,决心要把这个舍己为人的烈士宣扬出去,当晚便发了报纸,为烈士董存瑞博得身后名,不能这样白白地牺牲。以至于在后来晚年的时候,程子华还曾带着一家老小去烈士园陵墓看望他。

    1949年,随着天津被顺利解放,同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泽东与朱德总指挥一起下令,加快解放全中华民族的步伐,尽早实现民族大解放。程子华率领的25军接到党中央下的指令,前往安阳、新乡等地,将其一一解放。之后与其他部队配合,率先实现了解放全湖南的壮举。新中国成立后,程子华被派到山西任职,监管山西军区。同年十二月,程子华被任命为山西省省委书记、山西省省军区司令等职。即便是枯燥无聊的政治生活,他也发挥了他的政治方面的才能,将以前打仗的聪慧运用到了政治上面去,战争时战士们团结在一起,协同作战,也给他运用到了政治上去。他要求地方的政府与相关部门要协同合作,共同配合,共同完成,通力合作,这样一个地区才有发展起来的潜能。这样的思想被他运用到了各个部门、地方政府,全省上上下下都在贯彻落实程子华的主张与政策,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

    对于经济,程子华也是在持续关注的,开设多个工作岗位,使得人们不再为失业而痛苦烦恼,人们都有事情做,都能有钱赚,这样的措施为以后全民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出色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国家决定任命程子华为建委会副主任、党组织部书记。隔年任计委局常务处副主任。在职期间,凭借出色的能力与过人的胆识,将党交予的要落实的任务踏踏实实地完成,一步一步地落实,直接推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的运行与持续发展。党的中央的方针落实的一字不差,人民都安居乐业。偶尔提及这位书记,也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一句,“是位好官,为百姓着想的好官。”

    程子华的晚年

    1978年,程子华已年过古稀,本是该退休的年纪却还是依旧坚守在国家一线,总是想着为国家多办一些事情,“再做一点,再多做一点”程老先生总是这样说着,自始至终也没有因为什么事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直在严格要求自己,即便自己的年岁已高,可这丝毫不影响他什么。党组织领导将这些事情看在眼中,“程子华同志作风优良,从军以来从未有过人家违法乱纪的行为,严格遵守纪法,要求自己,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精神。”党中央高度赞扬了程子华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同年的三月份,党组织部又给予程子华组织书记一职。年过古稀的程子华丝毫看不出老年人的迹象,工作的认真程度与兴奋度让人一眼看去甚至以为是个三十几岁的壮年。

    程子华的眼神关注到了我国的婚配上,看到男婚女嫁也都没有一个正式的过程,只是吃吃宴席,走走过场,这怎么能行?想到这儿的程子华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又时而停下来思考,最后的欣慰笑容,那应该是想出了解决办法。他成立了组建了民政部,也就是后来的民政局,每个地区都组建一个,规定所有人的婚配都要到地方的民政部登记领取“结婚证”,这样才是被国家承认的夫妻,将来的纠纷国家也可以帮忙调解这一举措不可谓明心巧匠,一眼看出了漏洞,解决的也如此完美,推动我国民政事业的蓬勃发展,相当于提早了几十年。

    程子华是极爱护民众的,他认为‘人民百姓是国家立足之根本’,所以他在任时非常重视体察民情,经常到下面走访,关心民众,《选举法》就是其参与编写的。书上讲到,“国家是靠群众才得以建立,那国家重大的决定与选举也都需要由民众来投票选举。”

    他所在的省份就带头举行了全国第一次的选举。有富有就有贫穷,不是人人都想贫苦一辈子,有些人是迫不得已寻求生计,有些人是初入社会被骗光了钱财。经过多年的视察这点程子华早已清楚,所以是他亲手带领着扶贫团队一同下乡帮助贫困生活的百姓,让他们生活过得好一些。那些由于先天或者后天残疾的人,无法自理,生活一塌糊涂,异常糟糕,幸好是程子华带着团队送来了救命的一笔钱与食物,百姓对这位书记都是感恩戴德的。政府的门口有个意见箱,每天都塞得满满地,里面都是一封封百姓写来的感谢信,感谢程子华的帮助,现在他们过得非常好。而就此,我国的扶贫工作也由他将这扇大门缓缓打开。

    国家召开十三大,会议指出现在国家将要怎么走、如何走的战略方针——坚持围绕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走,进行改造和发展,维护党的发展路线。大会还提出,要实施一个‘十年计划’,在这十年期间,我们要发展什么,做到哪些标准,如何建设城市等等一系列问题。程子华十分关注这些事情,关心国家大事,仿佛已经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他一辈子都要坚持去做的。

    程老先生工作一直持续到了1991年的3月30日。这一天老人在工作的时候突然病发,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手术室门口的灯牌一直亮着,手术持续了很长时间,而门外除了记者,是许多从很远的地方奔赴过来的程老先生的老战友,都在焦急等待。

    《程子华回忆录》

    手术持续到了傍晚,夜里十点十一分,老人被盖上了白布,一位这样伟大的敬业的老革命家,一位未被授衔的将军离我们远去。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一代代人的努力,需要祖祖辈辈辛苦的汗水甚至必要的血的牺牲换来的。今日的五星红旗,正是祖辈们抛头颅、洒热血,通过日夜奋斗不断努力换来的,值得我们终生守护。

    如程老先生这样的人物不胜枚举,正是有了他们不辞辛苦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这样美好平静的日子,是值得我们感恩与敬仰的。

    肉体虽已不能存在,但程老先生的灵魂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鲁迅讲过,“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程老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的肉体被埋葬在祖国的土地上,他的精神与灵魂将永远守护这个他爱的、奉献过的国家与人民。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