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一部 401、李聚奎错过大授衔,3年后为何还能成开国上将,佩服周总理的智慧

更新时间:2022-11-05 11:55:04 | 本章字数:1274

    众所周知,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次授衔是在1955年进行的,当时有不少将军错过了大授衔,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已经离开部队,转到地方工作,或是其它部门工作,所以错过了大授衔。

    像大家熟知的谭震林、程子华、耿飚等人都是因调到其它部门而错过了大授衔,其中程子华是兵团司令,他的搭档兵团政委黄克诚是开国大将,耿飚是兵团参谋长,因到外交部工作而没有参与大授衔。值得一说的是,耿飚后来还当过国防部长,是唯一没有军衔的国防部长,他们这些将领错过了大授衔就是彻底错过了,不过有一位将军却是例外,他在错过大授衔三年之后,仍被补授上将衔,成为最后一位开国上将。

    此人就是李聚奎,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戏红人不红”,关于他的诸多传奇事迹人们都知道,而他的名字却长期鲜为人知,实际上以他的资历和战功,是足以授大将衔的,毕竟他的老部下杨得志就是上将。

    李聚奎是湖南安化县人,他从未上过军校或是讲武堂,却被誉为“将圣”,1926年,22岁的李聚奎参军,参加过北伐,后来参加平江起义,跟随彭老总一起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上他的军事才能就得以展现。

    大家熟知的活捉张辉瓒,就是李聚奎指挥的,当时他以两个团的兵力打垮敌人两个旅,从而活捉了张辉瓒,毛主席还纵情写了一首诗,没想到张辉瓒因此人人皆知,反而活捉他的李聚奎却寂寂无名。

    不过李聚奎的军事才能得到了重视,在长征路上李聚奎担任一方面军第1师师长,李聚奎指挥红1师一路披荆斩棘为红军长征打通道路,抢渡乌江、强渡大渡河让李聚奎名震全军。

    抗战爆发之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李聚奎被任命为129师386旅的参谋长,是旅长陈赓的得力助手,在抗战时期打了许多漂亮仗,在解放战争中李聚奎担任过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等职。新中国建立后,李聚奎被任命为第四野战军司令部副参谋长,抗美援朝时期他被调任东北军军区后勤部长,负责志愿军的后勤事宜,志愿军战士吃的炒面,就是李聚奎“发明”的当年他在红军时期吃过老乡的炒面,于是想到了用炒面充当志愿军战士的口粮,方便携带和保存,解决了志愿军战士吃饭的一大难题,鉴于李聚奎在后勤方面的才能,1952年9月,李聚奎被任命为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此后几年他为我军培养了一大批后勤骨干和专业人才,在大授衔前夕,也就是1955年7月,李聚奎突然接到了调令,是周总理亲自点将,让他出任石油工业部部长,这是一个新筹建的部门。

    周总理考虑再三,决定让李聚奎挂帅搞石油,接到调令之初李聚奎还不太愿意去,担心自己搞不好,后来得知是周总理点名的,他就不再多说,拿着任命书就上任去了,此后他带头奋战在大西北,餐风露宿。在李聚奎的带领下,创建了克拉玛依油田,组建了三大石油勘探局,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石油工业取得成效之后,1958年,李聚奎又被调回部队,担任总后勤部政委。多亏了当年周总理的先见之明,把李聚奎调去石油工业部的时候,仍保留着李聚奎的军籍,这样一来李聚奎回到军队,就可以补授军衔了。不得不佩服周总理的智慧,毕竟李聚奎的资历和功劳巨大,不授衔说不过去,只是十大大将已经确定,不便更改,为此李聚奎直言“就低不就高,上将就可以了”,就这样李聚奎成为了最后一位开国上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