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一部 403、林彪的崛起绝非全靠军事才华,晚年的陈士渠揭秘:他有两个好哥哥

更新时间:2022-11-05 12:06:34 | 本章字数:3405

    著名军事家林彪,在军史上拥有着无可撼动的地位。他18岁进入黄埔军校,20岁当连长,21岁当营长,此后,在不到三年时间里,他从一路火箭蹿升式升迁,年仅23岁就已经出任红1军团第4军军长,成为同一时期参加革命的战友中年纪最轻、职位提升最快的赫赫名将。这个时候,如果放眼全军,除了担任红7军团军长的寻淮州,恐怕再难有第三人能与之晋升速度相比肩。

    不过,可惜的是,寻淮州固然也是天才级的一代名将,但由于在北上抗日途中,遭遇劲敌王耀武补充一旅的袭杀,兵败谭家桥而不幸壮烈牺牲。因此,整个红军队伍当中自此以后,也确实再也找不出还有谁能有林彪如此闪电般升迁速度的军事将领。众所周知,林彪能在不到三年时间里,实现军事职位的快速擢升,这与他在军事方面高超的指挥才华密不可分。

    初上井冈山时,国民党军集中五个团的兵力,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凶猛扑来,团长王尔琢在一营营长林彪的建议下,采取“锐箭战术”,以一比三的劣势兵力,成建制歼灭敌军一个团,击溃敌部两个团,并缴获枪支千余支,林彪经此一战,名声大噪。在龙冈伏击战中,面对敌军一个师外加三个旅的重兵来袭,林彪率部采取诱敌深入的方法,将敌人张辉瓒部引入永丰县龙冈镇,一战歼敌1.2万余人,缴获俘虏9000余人,取得大胜。

    而在黄陂草台岗伏击战中,当陈诚“土木系”的王牌11师、52师和素有“铁军”之称的第四军59师汹汹来袭之际,沉着冷静的林彪,让红一军团以小队人马诱敌深入,然后在黄陂一带设伏,一战过后,我军歼敌近3个师,俘获敌主力第52师师长李明和第59师师长陈时骥,击伤王牌第11师师长肖乾此战之后,林彪“常胜将军”的威名不胫而走。

    此后,在红军长征途中,林彪率领的红一军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充当着中央红军前进道路上的一把尖刀,先后以血战湘江、强渡大渡河、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等艰苦卓绝的战斗,稳稳地为中央红军北上建立革命根据地打开了一条条安全通道。

    而在抗日战争时期,林彪指挥的115师,更是在平型关一带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硬碰硬地干了一仗,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打响了八路军出师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林彪的威名也因此达到顶峰。

    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惊呼林彪为“战争魔鬼”;毛主席直言“有500个林彪,就能打败日本”;而到了苏联养伤时期,林彪对希特勒进攻路线神一样的预判,更是传出了斯大林愿意用15个将军换一个林彪。由此可见,林彪在我军、乃至世界军事史上不可小觑的军事地位。

    当然,林彪在军事方面的神话,远未就此打住。

    在解放战争期间,林彪以“光杆司令”进入东北,短短三年,却把分散的10万大军,发展到了120万人。

    林彪不仅在东北通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辽沈战役等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中,彻底打垮了东北国民党军队,让蒋介石的精锐嫡系部队损失惨重,而且此后在平津战役和南下作战,以及解放海南岛等诸多战役当中,林彪统帅的四野百万大军,从北到南,一路追亡逐北,解放大半个中国,硬生生迫使蒋介石逃亡台湾。在新中国开国军事将领当中,林彪元帅,功莫大焉!

    也正是由于林彪出类拔萃的军事才华,毛主席十分看中这位长着“娃娃脸”的年轻人,哪怕是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偶有挫败,毛主席从不没有放弃对这位杰出军事将领的栽培。因此,一路下来,毛主席从来不掩饰对林彪这位军事将领的喜爱,对他一提再提、一升再升。

    作战方面,林彪的指挥艺术可谓炉火纯青,鲜有人能与之匹敌,这是他能快速平步青云的奥秘。

    事实上,林彪善于打仗,这绝非意味着他就是一位只知兵而不知政的“一介莽夫”。恰恰相反,林彪在军事方面才华了得,在政治方面,也有着过人的灵敏嗅觉。

    林彪的老部下肖克评价林彪,说他:“性格沉默,城府很深”,朱德说也他:“工于心计”,无论褒贬如何,但从不少开国将帅对林彪的评价来看,显然,林彪绝非只是一位仅善于打仗的“武夫”。

    林彪的政治天赋也很高。毛主席几次落难,林彪都毫不迟疑地站在了他的身边。

    1929年,毛泽东与朱德、陈毅讨论“军队归谁领导、听谁指挥”等核心问题产生严重分歧之际,林彪作为朱德一手提拔起来的军事干部,毅然决然站在毛主席这边,坚决支持毛主席的主张。

    1932年“宁都会议”,毛主席被解除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后,安排到了福建长汀福音医院养病。当时,人人自危,没有一个人敢跟他扯上关系,更别提有人敢去看望他了。彼时的毛主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就是在这种极其落魄的情况下,林彪却不管不顾,隔三差五经常跑去看望毛主席。毛主席是位很念旧情的人,雪中送炭情比千金,毛主席对此自然也深深铭刻于心。

    自此以后,在遵义会议、在七千人大会等关键场合,每逢毛主席处于落难之际,林彪几乎总会坚定站在他的身边,一如既往地支持着伟大领袖。因此,在毛主席的眼中,林彪不光是他在军事上的得力助手,在政治上同样也是其坚定的支持者,所以,快速提拔这样一位干才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尽管军事和政治因素,在林彪崛起之路上几乎占据着主导作用,尤其是军事方面,林彪的杰出军事指挥艺术,更是他崛起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功劳,但实际上,林彪的崛起并非完全靠他的军事才华。对此,林彪的老部下陈士渠曾有过较为客观的评价:“林彪之所以飚升很快,得益于他有两个很有出息的堂兄林育南、林育英,他们都是早期的革命家。林彪在他们的影响下参加了革命,当然后来他在党内地位显赫,也的确是因为他的战功。”很显然,在陈士渠眼中,林彪能得到火箭提拔,一方面离不开他立下的累累军功,另一方面,林彪之所以能快速升迁也离不开他的那两个哥哥林育南和林育英。

    林彪出生的时候,身体弱不禁风,从父亲林明清给他取名“育蓉”,足可见幼年时代的林彪身体素质有多么羸弱。在父亲林明清的想法中,这个孩子将来读点书,回来当个教书匠,顺便讨个老婆,已经算是祖上烧高香了。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堂哥林育英(张浩)、林育南的深刻影响之下,林彪对军事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两位堂哥的推荐和鼓励之下,进入了黄埔军校学习军事。

    林彪报考黄埔军校之前,林育英、林育南给林彪写信,信中这样鼓励林彪“我和八哥(指林育英)搞党务、工运,你搞军事,我们林家三兄弟各有所长……这两位堂哥除了在人生革命道路上,给林彪指出了清晰、明确的方向,林育英、林育南在当时组织内部同样拥有着极大的“能量”。林育英是中共元老级人物,与恽代英、萧楚女等早期我党创始人齐名。长征前夕,林育英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在中共组织内部早期有多大话语权,笔者想必就不用多说了吧?

    当年的王明、博古等所谓的共产国际代表,在中国完全照搬苏式教条经验,结果把原本高涨的工农运动,从高潮拉入谷底,把原本可以在上海立足的临时中央,折腾到不得不前往中央苏区,最后又在博古等人的折腾下,让第五次“反围剿”陷入失利的局面,中央红军不得不放弃中央苏区开启长征这一切都是共产国际在幕后“遥控操作”下的结果。由此可见,当时的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掌控力度之大、影响力度之深远。而当时的林育英在苏联深得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信任,莫斯科七大召开完毕后,斯大林甚至亲自接见林育英,让他重新回去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头顶着共产国际和斯大林这两柄“尚方宝剑”,再加持老资格的背景,林育英在党内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大。尽管林育英在党内声名显赫,但为人却十分低调,并且始终坚定支持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尤其在张国焘“草地分家”试图搞分裂之际,林育英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去劝服了张国焘,从而避免了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以至于后来林育英去世之际,毛主席极为悲痛,亲自给林育英执绋抬棺、守夜护灵。而林育南虽然在反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时,被“内鬼”假借敌人之手予以杀害,但林育南在党史上也是影响非凡的工人运动领袖。他参加过“五四运动”,参与、组织了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大罢工、上海工人大罢工、汉口工人收回英租界等一系列影响中国近代革命事业的大罢工,也就说,只要是在历史上留下名动一时、震烁千古的工人运动,都少不了林育南的身影,故此,林育南在党内的地位丝毫也几乎与林育英齐名。林彪有这么两位名气爆表的堂哥,又谁愁天下不识君?

    所以,陈士渠说得没错,林彪固然有其撼动历史的军事伟绩,但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从一名毫不起眼的见习排长,最后一路成长军团长等党内军事高位,这既有他的努力,但同样少不了两位堂哥在革命道路上的指引和帮助。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