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415、此人是开国中将,被誉为“司令专业户”:哪里需要司令,就去哪当
更新时间:2022-11-09 21:42:39 | 本章字数:1258
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实力最强的战区级部队,尤其是开国元帅、大将、上将的数量,在各野战军中明显占优。也正因如此,开国中将吴克华在四野大军里面似乎并不怎么显眼。但只有中将军衔的吴将军,却保持着我军两项难以打破的纪录。
第一项,他在军事生涯中曾先后16次出任过各级部队的正、副司令员职务,数量之多令人咋舌;第二项纪录,则是在1977-1980年间,吴克华连续出任成都军区、新疆军区和广州军区3个大军区的司令员,短短三年领导三个大军区(新疆军区当时是大军区级),也是很难被超越的。
我军的“司令”职务有大有小,有很多军分区司令其实只是师长级的,但也有的司令员是大军区级、兵种级的高级职务。吴克华担任过各级军区、纵队的正、副司令、兵团副司令,建国后还当过铁道兵司令、炮兵司令、大军区司令,一生多达16次,这项纪录是毫无争议的全军之最,被誉为“司令专业户”,甚至没有人能和他接近。有这样的履历,除了一定的巧合因素外,当然也能看出吴克华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水平,深得上级信任,所以才多次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
而能在建国后先后出任3个大军区司令职务的将领,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吴克华用3年时间就完成这件事实在令人吃惊,他创造的这个纪录不太可能被后人打破。有朋友可能会问:既然吴克华的军政履历这么出众,为什么1955年只获得了中将军衔呢?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他起步相对比较晚,在红军时期的最高职务仅仅是团长。一般的开国上将,至少要做到红军师长级别的职务,在早期履历上,吴克华存在一定的劣势,评衔最重视的就是红军资历,后期的晋升未必能完全弥补这种劣势。
第二点原因,建国后一些在四野和他实力地位相当的将领,获得了抗美援朝的机会,如韩先楚、洪学智、刘震等人,他们和吴克华一样都是副兵团级干部,但1955年都被评为上将。吴克华因为有繁重广西剿匪的任务,去不了朝鲜,没有特别出彩的表现,在评衔前的关键时期不占优势,最后评了中将。另外四野的人才实在太多了,即便具备了上将的资历,也未必能够脱颖而出,需要平衡各野战军的评衔人数和山头状况,这种背景下,战功赫赫的吴克华只好“屈就”中将军衔。
吴克华参加过长征,抗战时期大多数时间在山东根据地任职,担任过山东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员。而在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前,山东八路军被抽调出一部分精锐,过海前往东北地区,吴克华所在的部队就是其中之一。部队经过改编后,成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纵队,吴克华出任司令员,后来他又成为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野战军的四纵司令员。
吴克华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段时期,还恰恰就是在东北野战军时。他身为东野四纵司令员,在辽沈战役时参与指挥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把国民党11万精锐组成的东进军团牢牢地锁死在塔山阵地前,确保了东野主力攻下锦州,最终实现辽沈战役的完全胜利。吴克华所部以少胜多,但也付出了重大伤亡代价,有大量四纵官兵在塔山阵地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吴克华将军为此心痛不已,晚年他向家属提出要求:不进八宝山,必须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塔山,和已经逝去的同志们永远在一起。而家人也尊重吴将军的遗愿,1987年将他的骨灰埋在了塔山阵地旧址。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