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一部 422、33年大龙圩一战大获全胜,聂荣臻一把抱起李聚奎,高呼:红军万岁

更新时间:2022-11-16 11:31:24 | 本章字数:6389

    1933年,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后,原红三军第八师师长李聚奎调任红九师师长。2月26日,党组织交给了李聚奎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带九师直插大龙圩,动作要快,袭击敌人师部,争取活捉敌师长。”接到上级任务后,李聚奎一刻没有停歇地带领红九师直奔大龙圩(xū),部队很快就抵达了距离大龙圩半公里的前沿阵地。

    李聚奎勘察地形后,决定让部队呈“一”字摆开,以急袭战法向大龙圩包抄过去。为了增强火力效果,李聚奎下令机枪连和步枪一齐冲锋,直接以密集火力压制敌人,争取速战速决。40分钟后,大龙圩一战大获全胜,不仅消灭了敌军3000余人,还活捉了敌师长李明,聂荣臻得知李聚奎大获全胜的消息后,非常高兴,激动地将李聚奎一把抱了起来,在原地转了好几圈,高呼着“红军万岁!红军万岁!”

    在此后的战斗中,李聚奎率领红九师一次又一次地给予敌人重创,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表现得非常英勇,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李聚奎被授予了二级金质红星奖

    李聚奎将军一生善战,是我党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在1958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同时,李聚奎将军也是新中国“最后一位”被授勋的开国上将,授勋时主动让衔,得到了毛主席的夸赞。李聚奎将军将自己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其辉煌灿烂的一生见证了中国近百年的风雨变迁!

    1904年12月31日,湖南安化西坪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父母给这个孩子起名李新喜,来庆祝孩子的新生和喜悦。这个时候的李家虽然是农耕之家,但是勤劳能干,生活条件在当地算是很不错的,最起码衣食无忧。在李新喜出生的几年后,李家母亲又生下了五个孩子。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家中的那几亩地喂不饱李家的所有孩子了,再加上连年旱灾,粮食收成一年不如一年,李家的家境每况愈下。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李家父亲咬咬牙,最终还是将李新喜送去了私塾。旧社会的私塾一开始教的都是《三字经》、《弟子规》一类的,李新喜整日摇头晃脑地跟着先生诵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每当这个时候,李新喜内心都感到十分困惑,他经常看到邻居为了抢一点点的粮食和别人大打出手,没有感受到生活压力的李新喜无法理解为什么大人会因为这么一点事情就打架。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新喜渐渐明白了原因,上有天灾干旱、粮食减收,下有军阀混战,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一个人饭都不吃不饱的时候,满肚子的“之乎者也”就全被抛到脑后了。李新喜很懂事,很小就能体谅父母的不容易,在私塾学习的时候总是比别人更用功,回到家里还会帮父母干家务,洗衣服、喂牛、割草,李新喜都能做得很好。

    可惜好景不长,厄运降临到了李家的头上,李新喜的母亲得了重病不能劳作,生活的重担全都落到了父亲的身上,就连吃饱饭都成了问题。在这个时候,私塾先生也开始催促李新喜交学费,学费很便宜,只有一斗米,但这个时候的李家却连这一斗米都拿不出来。最终,李新喜还是辍学了,他留在家中帮父亲承担生活重担,没多久母亲就因为病重离世了。

    母亲的离去对年少的李新喜打击很大,也让李新喜对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开始了反思,他看到地主家的人穿金戴银、吃香喝辣,整天不种地但却可以拿走自己家辛辛苦苦种的粮食,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可以衣食无忧,有的人努力一辈子却连口饭都吃不上?怀揣着这样的疑问,李新喜渐渐长大了。李父是个勤劳踏实肯干的人,在李家父子的努力下,李家逐渐好了起来,虽然依旧很贫穷,但总算是能吃饱饭了。

    1926年,叶挺独立团经过李新喜的家乡,看着风尘仆仆但是纪律严明的军队经过,李新喜内心既好奇又兴奋,他决定参加军队,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不仅李新喜有参军的想法,同村的几个小伙伴都商量好了一起参军。为了不被家里人发现,几个小伙子决定起个新的名字参军。报名的那天,李新喜兴冲冲地来到了招兵处,负责登记的战士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李新喜兴奋地说道:“李聚奎,聚集的聚,天奎星的奎!”战士听完这个名字后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好名字,都能将天上的星星聚集在一起了!”报名成功后,李聚奎就跟着队伍来到了长沙,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工兵营。

    在革命历程中,李聚奎曾亲眼看到国民党士兵竟然将枪口对准了曾经并肩作战的共产党人,这件事也让李聚奎下定了决心,跟随着共产党的步伐闹革命。1928年7月,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期,李聚奎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并且加入了共产党。在李聚奎参加的第一次党小组会上,李聚奎坚定地说道:“我这一辈子是跟定党了,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李聚奎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当初许下的诺言,从班长到排长、从连长到营长,李聚奎一直紧紧跟随着彭德怀的指挥,先后参加了文家市、长沙、演陂(pí)桥等地的战斗。

    1928年12月,李聚奎跟着彭德怀、滕代远来到了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成功会师,朱德发表了重要讲话:“当红军要有三条,一不要钱,二不要命,三不要家,有这三条才能当好红军。”李聚奎一直将朱德的这句话记在心里,他明白干革命要做好牺牲一切的准备,只有拥有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才能在革命战场上勇敢地实现自我理想!

    1930年12月,时任红一军团第二十七团团长的李聚奎参加了反“围剿”作战,敌张辉瓒(zàn)部于12月28日向五门岭发起了进攻。红三军的两个师潜伏在王竹岭附近对敌人形成两面夹击之势,李聚奎则带领二十七团从山沟里向敌人发起进攻。

    战斗开始后,受地形条件限制,红军伤亡很大,二十七团和二十五团彻底混在了一起与敌人战斗,乱战之中二十五团团长王玉洪负伤,政委叶汤平赶紧找到了李聚奎,说道:“李团长,我们两个团在一起了,老王(王玉洪)负伤了,你就统一指挥吧!”李聚奎也不犯怵(chù),直接点点头接过了二十五团的指挥权,在李聚奎的指挥下,张辉瓒部很快就被我军击溃,就连增援的一个团也被打得溃不成军,我军大获全胜。这是一场极其漂亮的歼灭战,共歼敌9000余人,活捉师长张辉瓒,第一次反“围剿”战斗取得了傲人的胜利!

    得知前方捷报的毛泽东喜形于色,直接在马背上写下这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这首词庆祝了第一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还表达了红军第二次迎战的决心与勇气。接下来李聚奎就接到了大龙圩作战的任务,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李聚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一次又一次地谱写了奇迹。然而,接下来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却带给了红军巨大的打击,为了保留红军有生力量,中央红军被迫实施了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10月开始,李聚奎带领部队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和第二道封锁线,部队成功进入了乐昌地区。乐昌地区地势崎岖,泱泱大军只能在深山密林、崎岖山道上行进,行军速度非常缓慢,此时红军的处境非常危险,两侧有来自湖南和广东的敌军,后面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红军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迫,中央红军和中央纵队被迫挤在了一起。

    此时的李聚奎正在粤(yuè)汉路东面与敌人战斗,党组织当即电令李聚奎带领一个团为开路先锋,保护部队顺利穿越粤汉路。收到命令后,李聚奎率领三团撤出了阵地,快速来到了主力部队的前锋,准备带领主力部队穿越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向湘江挺进。蒋介石收到情报后,在湘江两岸部署了20个师的兵力,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誓将红军歼灭于湘江东岸。

    湘江战役,是关系到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同时也是中央红军自突围以来最惨烈、最关键的一战,我军全体指战员与敌人展开了苦战,虽然撕开了敌人重兵设防的封锁线,成功突破了国民党的第四道防线。但同时,我军也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5军团和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尤为惨重,34团被敌人重重包围,绝境之下34师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用生命与血肉挡住了敌人的步伐,战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34师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从此“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鱼”!

    在湘江战役的关键时刻,李聚奎带领红一师赶到了觉山,命令红二团、红三团担任正面阻击任务,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湘江战役是红军最为惨痛的一次战役,无数烈士英魂长眠于湘江,同时湘江惨胜也直接导致了遵义会议的召开,至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走上了历史舞台。1935年,红军被拦在大渡河前,蒋介石知道后兴奋不已,曾撂(liào)下狠话要让“朱毛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 虽然蒋介石这句话十分嚣张狂妄,但红军当时的处境也确实非常危险,大渡河自古以来便是“天险”,山高水急、易守难攻,再加上河对面有四川军阀刘湘、刘文辉严防死守,后面有薛岳、周浑元十万大军疯狂追击,被前后夹击的红军正处于险境之中。

    大渡河安顺场段是最为凶险的,暗流涌动、没有船只根本无法过河,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就是在此地北渡未成,最终全军覆没。这一次,红一师仍旧担任了先锋任务。李聚奎带领红一师来到了大渡河附近隐蔽好后,就带着杨得志一起去山口观察大渡河的地形,李聚奎用望远镜看到大渡河边竟然有两只小船时激动不已,这真是“救命的船呀”!

    随后李聚奎就叫来了一营营长孙继先等人,让众人轮流使用望远镜确定小船所在的位置。李聚奎下令无论如何都要拿下这两只船,这是红军渡河的唯一希望!当天晚上,枪响几声就传来了捷报,这两只船成功被红一师拿下,但同时,李聚奎也发起了愁,该如何使用这两只船才能将其作用最大化,如果最后渡河失败,那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李聚奎想了很久,决定和刘伯承、聂荣臻沟通一下,最终众人集思广益决定:转移敌人的注意力,不能让敌人加强渡口的防守,想尽一切办法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和火力。

    第二天天亮后,李聚奎就命人去寻找船夫,没想到不一会儿就找来了二十几名船夫,当地老百姓早就对军阀恨之入骨了,得知红军需要船夫,一个个都来报名了。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李聚奎召开了战前会议,进行了激动人心的动员和周密详细的分工部署。

    由于只有两只小船,李聚奎决定组成一个渡河突击队,选拔一些勇士担任先锋任务,这个决定公开以后,战士们纷纷踊跃报名,最终选出了熊尚林、罗会明、刘长发、张桂成、赖秋发、朱祥云等17名勇士,负责渡河先锋任务。“出发!”李聚奎一声令下,渡船就像离弦之箭向对岸冲去,为了掩护突击队员成功登岸,李聚奎命令神炮手赵章成的炮口对准对岸的敌人工事,展开轰炸,几声巨响过后,敌人的碉(diāo)堡被炸了个稀烂。

    就在这个时候,一发炮弹落在了渡船旁边,掀起了滔天巨浪,渡船瞬间就倾斜了,在汹涌的波涛中颠簸,李聚奎看得心都揪起来了,只能在内心默念一定要成功啊!船上的勇士冒着枪林弹雨毫不畏惧,不顾敌人的疯狂射击,跳到了岸上,就在突击队成功登岸的同时,对岸村子里突然冲出了一股敌人,李聚奎大手一挥“给我轰!”赵章成当即调准炮口对着这一股敌人就是两炮,打得敌人一下子散了开来,给了突击队员抢占工事的机会。两炮过后,敌人很快又集合了起来,想要趁十七勇士尚未站稳的时候发起反攻,我方的子弹、炮弹再一次对准了对岸的敌人。

    红军队伍成功登岸。十七勇士在后续部队的掩护下成功抢占了渡口,被称为“天险鬼门关”的大渡河渡口成功被打开了,后续部队顺利登上对岸,强渡大渡河再一次取得了胜利!十七勇士从此名震天下,但世人大多不知指挥了此战役的李聚奎,建国后有人劝李聚奎将自己的这段记录下来,讲讲自己在强渡大渡河里的功劳,李聚奎却说道:“强渡大渡河成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所有红军战士的功劳,我不能贪天之功。至于我的名字被历史遗忘,这有什么呀?我们红军不屈不挠的精神,流传千古,这才是最重要的。”后来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组成了西路军,李聚奎亲自率部沿着河西走廊转移,结果在中途遇到了马家军,西路军遭到了重创混战之下,李聚奎带着几位战士在祁连山中躲藏,与敌人周旋,总算是没有被敌人抓住。但是祁连山中短衣少食,李聚奎等人更是筋疲力尽,又累又饿的他们只能将战马杀掉充饥,渴了就抓一把雪放在嘴里当水喝。

    就这样一行人总算是走出了祁连山,下山以后,李聚奎发现了不远处有一处村庄,于是决定带着战士们前往村庄休养,没想到马家军早早就在村庄设下了埋伏,李聚奎一行人再一次与敌人发生了战斗,这次李聚奎和其余人彻底走散了。独自一人的李聚奎感到十分沮丧,自从参加红军以来,都没有陷入过如此窘境,被敌人追得像耗子一样东躲西藏,再加上西路军溃败,战士们伤亡惨重,虽然李聚奎清楚主要责任不在自己身上,但内心依旧十分难受。心情低落的李聚奎顿感前路迷茫,他想起了战友、想起了枪,想起了迎风飘扬的红旗和毛主席慷慨激昂的讲话……

    毛主席发表慷慨激昂的讲话。对!只要党和中央还在,革命就一定还在继续!李聚奎决定去寻找党中央革命根据地,身无分文的他只能化身为乞丐,一路乞讨一路寻找。那个年代的人淳朴老实,李聚奎每到一个村庄就会挨家挨户乞讨食物,沿途百姓都会给他一些饭菜,还有一些好心人会送他整洁的衣服和一些干粮。就这样,李聚奎靠着一只干粮袋、一根拐杖和一个指北针,成功找到了红军队伍。当李聚奎成功与甘肃省王家洼子的红军队伍会合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随后李聚奎又见到了毛主席,看到亲切的毛主席时,李聚奎终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毛主席扶住李聚奎感慨万分地说道:“尽管败了,但是你虽败犹荣!”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李聚奎担任了一二九师三八六旅的参谋长,旅长是开国大将陈赓(gēng),386旅是一支英雄队伍,在抗日战场上屡立奇功,给予了日本侵略者重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中,李聚奎均做出了突出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建国以后,李聚奎出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为人民解放军后勤建设培养出了一大批的骨干和优秀人。

    1955年准备举办授勋大典的时候,这些久经沙场的将领都充满了期待,拿破仑曾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虽然大家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授勋,但是授勋是对英雄先烈们战绩和贡献的一种肯定。宋任穷和罗荣桓为了授勋,整天忙得连轴转,我军的优秀将领实在太多了,但授勋不是儿戏,我们必须从综合方面来考量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最终评定适合他的军衔。

    然后,就在授勋大典将要举行的前两个月,李聚奎突然接到国务院通知,让他去担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当时毛主席说凡被转移到地方进行工作的同志,一律不再参与授衔,此时李聚奎被分配到了工业部门,也就意味着丧失了评定军衔的资格。

    1955年,授勋大典。说实话,李聚奎戎马一生,怎能不期待授勋大典呢?但是接到了党中央的任命后,李聚奎二话不说就卷起铺盖去上任了。李聚奎到任后,坚决贯彻落实“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建设我国石油工业,带领广大干部赶赴大西北风餐露宿、艰苦奋斗,创建了克拉玛依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1955年9月27日,授勋仪式在北京中南海举行,授勋名单上没有李聚奎的名字,不知道李聚奎当时是否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是金子早晚会发光,1958年2月,李聚奎接到上级命令再次穿上了戎装,出任了总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央决定为李聚奎补授军衔。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李聚奎是完全够格评大将的,但是大将只有十个名额,领导同志很为难,该不该加上李聚奎,这个时候李聚奎站了出来说道:“就低不就高,上将就行!”李聚奎主动让衔的行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赏,也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夸赞,毛主席说道:“金钱、地位和荣誉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和品格,古来如此

    此后,李聚奎将军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995年6月25日,李聚奎将军与世长辞,在临终前依旧念叨着当年自己的入党介绍人贺国中的名字,回想起了自己当年入党宣誓的场景。

    李聚奎将军去世后,子女从将军的遗物中整理出一本笔记本,笔记本中的一句话感动世人:“纵然给我更大的权力,我也绝不以权谋私!纵然给我更多的金钱,我也绝不丢掉艰苦奋斗!纵然让我再活80岁,我也绝不止步不前!”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