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从几个侧面谈《校花》的人物塑造

更新时间:2019-03-02 15:59:09 | 本章字数:1019

    从几个侧面谈《校花》的人物塑造

    柳泉居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每一个独立存在着的人,又不可避免地与生活中的其他人发生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在《校花》中,徐伟成与孙有炳、张东旗、霍国强之间是这样,罗娟英、杨英、英兰之间是这样,这一群生活在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的高中生也都是这样。这些人物在特定时代的社会、自然环境里,活色生香着青春的活报剧。

    就独立的存在而言,徐伟成这个貌似的男主角,实际更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他的行为举止,心理精神,通过与孙有炳的对比加以表现。这个对比,就是他们对罗娟英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导致的不同行为与处事方式。同是青春萌动期,同是对异性的追求,但表现各有不同。今天,竞争在社会生活中,已经深入到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追求罗娟英的问题上,徐伟成与孙有炳之间,实际存在着一种竞争,虽然竞争在那时似乎刚刚在人们的思想深处有点印记。《校花》描写的那个时代,竞争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带着暗斗的意味,而这种暗斗,似乎也并不影响大家的正常交往,通过几个年轻的男同学对女同学的追求隐隐展现。表象背后反映了时代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这样的一种竞争,有别于当下商业竞争的你死我活,有我没你的残酷,是一种独特的存在。

    《校花》作为一部新写实主义小说,虽然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但在本质上,就典型化的运用而言,应当是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根基与指归的原则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与渊源,不同,更多地表现在形式因素上。写实非刻意标榜典型化,实则是典型化的方式与形式不同。就人物设置来说,《校花》表面的无中心,无典型,琐细,是带着发散性特定的一种典型化。需要聚合所有放在作品角角落落的点,也就是徐伟成、孙有炳,张东旗、霍国强,罗娟英、杨英、英兰等一干人物上,放在一个更广阔的时间、更宏阔的空间维度上,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正如有段名言说的内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因为作品是描写心灵的,形式上以每一个单个的为点,通过“我”(徐伟成)串联起来,这种形式与其内涵看似矛盾,可能是作者的有意为之,也可能是作品文字本身自然具有的意义。无论有意无意,客观上却达到了惊人的一致。现象的本身,强烈地暗含着时代影响的因素,这就是前边提到的貌似矛盾,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不能把新写实主义与现实主义完全隔离和对立起来,否则就有以偏概全的缺憾,甚至步入形而上的泥淖。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