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更新时间:2019-05-05 12:29:17 | 本章字数:3148
田英这些天一直在思考着新农村建设问题,她专门去到乡里征求周书记的意见。周书记说:“最近镇里要搞规划,打算请专家来指导,顺便让专家去湖西看看。”
这一天早晨,周书记打电话来,说马上就过来,要田英他们做好准备。田英叫铁柱立即通知村委参加,共同听听专家的意见。八点刚过,周书记陪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来了,没进门老专家提出先到外面看看。铁柱说:“我们这里居住分散,山路难走,一天时间怕也看不完。我建议登上村部后面的独山,站在顶上可以大致看到村里全貌。”周书记说:“恐怕老专家爬不动山呀。”老专家笑着说:“没问题,我健康着哩,就爱爬山。”这时村委们也渐渐到齐了。于是,十多人纷纷拐过村部后面的山角,沿着小路往独山走去,老远就看到一座山峰兀立在那里。
他们来到独山脚下,举目往上看去,只见到郁郁葱葱的树木而见不到山顶。铁柱他们早预备了砍刀,他和两个青壮年在前边忙着开路,几个人分别搀扶着老专家、周书记和田英,硬是连拉带拽,把他们带到山顶。在他们眼前,群山环抱着一片片高高低低的田野和星星点点的村庄。
“好一个世外桃源!”老专家感叹地说。
“这在解放前就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周书记说。
田英说:“直到现在,这里人们的生活习俗,都这保持着原始的东西。”
老专家他们在下山时,牵着藤拽着树,小心翼翼地往下滑,费了好大劲终于下了山。
大家来到办公室里坐下安顿后,周书记请老专家先谈意见。老专家认为这里山多地少,村庄规划不宜过于集中,而应当本着“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他说:”根据这里优美的环境,我主张不盖或少盖楼房,而盖砖木结构的瓦房,因地制宜或四全院,或明三暗五,红砖红瓦也行,粉墙青瓦更好,这样与自然风光结合起来,别具一格,更有山乡农舍情趣。”
“老专家的意见正合我意。”周书记说,“这样既省钱,又住着舒适。”
“我同意老专家和周书记的意见。”田英说,“我还提点建议。过去的农村住房多数没有天花板,叫所谓‘干查瓦’,平时进灰冬天进雪,今后盖房一律安装天花板。地平要求硬化,不贴地板砖也要打上水泥。再就是农村的茅厕必须改进,盖房时要考虑好卫生间的设置。这些如果都做到了,就和现代生活接轨了。”
“这位女同志的建议很好,我都赞成。”老专家说。
“再就是幼儿园、养老院、卫生室建在哪里?请周书记提提建议,还要找人帮咱设计几张图纸。”田英看着周书记说。
“设在哪里?那自然是建在中心区为好。这村部也要迁到中心区去,方便群众嘛!”周书记看看表说:“我和老专家先走了,还有几个地方要去看看。”
大家把老专家和周书记送走后,又回到办公室。
“刚才老专家和周书记的意见大家都听见了,”田英说,“下边再议议,看还有什么不同意见?”
大家都表示同意,没有不同意见。
“规划和建房问题就这样定了。”田英说,“大家立即传达到每家每户。”
田英叫林春旺、孙淑芬、老憨、孙家富四人留下,其他人散会。大家走后,他们就建房补助资金问题研究起来。
“春旺,你那公司有多少钱?”田英说,“你先把情况说说。”
“从红茶研制到上市已有两个多月,”林春旺说,“共生产红茶一万三千多斤,纯收入二百三十多万,其中茶农个人收入八十五万左右,除去开支,公司账上实有资金一百四十多万。”
“文斌,你说说你那情况?”田英说。
曾文斌说:“我们渔业养殖公司共售鲜鱼十七万余斤,毛收入一百五十三万,除去工人工资和其它杂项支出,约有一百五十余万,其中股东分红应付七十余万,纯利约有八十余万。”
“今年虽是刚刚起步,收入还是可观的。”田英说,“明年有了今年的基础,一定大有可为。我想从村办企业中拿出一部分钱来,补助村民建房。我们村共有八十三户,如果每户补助两万,也是一百六十六万,这两万元钱,对于那些既不养鱼又无茶园的农户来说不解决问题,而对于大多数茶农和有渔业养殖公司股份的农户,则是无所谓。大家看看到底怎么办?”
“这一百六十六万都还是紧巴巴的,如果再多拿,到哪找钱呢?”铁柱说。
“我们那里虽然有了一百多万收入,但还有部分银行贷款没还,我们公司是多拿不出钱来的。”林春旺说。
“每户两万不能再少,拿不出钱也得拿。”田英说,“无论如何咱们百分之八十五的农户,要把房子建起来。”田英停了片刻,对春旺说,“你欠的贷款先付利息,人家又没催着要还,你急什么呢?”
“能不能向那些先富裕的人以村的名义借点钱?”铁柱说。
“千万别张那个嘴!”田英说,“人家刚甩掉贫穷帽子,有很多事要办,别惹他们生气。”
“就怕有些农户补了他钱却不去盖房子。”老憨说。
“那也得补,一视同仁,只当发救济。”田英说,“就这样吧,文斌公司里拿七十六万,春旺公司里拿九十万。这些钱今天就把它提出来,明天由铁柱和胡会计负责向农户发放。”
消息传开,大家眉开眼笑。各居民组都先后开会,商量选址,有的动员住在偏远地方的孤户下山,有的还帮助暂未脱贫的农户集资,纷纷行动起来,人人都想尽快地住上新居。
这天傍晚,孙玉堂把孙家富叫回,一家人围坐一起商量建房的事。孙玉堂说:“俺这座宅子是当年土改时分地主杨之谦家的,当时就是几十年的老屋,如今过了五十年,照算它有一百多岁了。山墙多处裂缝,檩子两头腐烂,每逢夏天打雷下雨、冬天大雪不停,俺跟你娘就提心吊胆,生怕房倒屋塌伤了全家老小。这回说啥也要给它推到重盖了。”于是,大家研究起方案来。孙家富说:“按照居民组的意见,统一到葫芦地去盖,大家都说爹的年纪大是个长辈,照顾俺给了中心位子。俺看应该尽快拆迁,免得夜长梦多。”孙玉堂不赞成儿子的意见,捋着胡子说:“你们到底年轻,这老宅子是块莲花宝地,要不?杨之谦几代人能人旺财旺么?它是五十年一个轮回,到今年整整五十年,果真转运了!你看,你当了渔业公司副经理,你妹淑芬当了茶叶公司副经理,这一龙一凤,哪个不眼馋?这说着说着不就起来了吗?”
孙家富听不进,站起来转身想走,媳妇红霞把手一拦,说:“天天不落屋,屁大的官还忙的跟狗爹样,今晚哪也不准去,在家睡。”孙家富转身坐下来。
老婆婆说:“儿呀,可莫跟你爹打别,你爹经事多,还懂得周……周啥来着?”
“《周易》!”孙玉堂说。
孙家富笑笑摇摇头。
夜幕降临时,孙玉堂把鸡撵进窝,把羊牵进圈,就把供桌上的柜子打开找酒,当老婆婆把菜端到桌上时,就拉着孙家富,捋着胡子说:“今天你爹高兴,来陪爹喝两盅!”父子俩端着盅子你一盅我一盅,喝的没完没了。儿媳红霞过来收碗见这没完没了的样子,急的向家富使眼色,哪知他正喝得兴奋,死活不见不理。红霞气得回到厨房故意把碗、盆弄的叮当响。家富听了,连忙催爹把盅里的酒喝了,就收拾碗筷来到厨房,红霞见了没好气地说:“酒就是你爷俩的命?少喝一口就能断气吗?这碗你自己洗!”家富听了转身就走,她一把拽住他的胳膊,气忿地说:“这会要走,就跟你拼命!”
孙家富随红霞来到房屋,红霞坐在床沿上抽抽泣泣的哭了。
“今天爹高兴,陪着喝了两盅你就这样。”孙家富说,“幸亏爹娘没让俺们白养活,要是不能动了不知你变成啥样?”
“是为这事吗?”红霞说,“俺是说你半个月不给面见,好不容易回来了,就像没俺这人一样,连句话都不说,先说要走,后来见了酒又那么贪杯,嫁了你是俺瞎眼了。”
“红霞,你不要这样,”孙家富说,“你听我解释,这一阵子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各地催俺们公司要鱼,而公司里鱼都卖光了,只好到处组织,忙的连饭都吃不上,哪有时间回家呢?”
“这么说,明天叫你跟俺进城也是瞎的了。”红霞擦干眼泪笑着说。
“进城干啥?”家富说。
“俺想买衣裳。”
“上回进城不刚买了两套吗?”
“俺想买套高档点的。”红霞说,“如今你看俺村哪个姑娘、媳妇没穿时新衣裳?还有一个破衣烂衫的么?”
“好好好,你们都比着穿去吧!”家富说着掏出五百元钱递给红霞,“明天你自己去买吧!”
“赶紧洗洗睡早点。”红霞柔情地笑着说,“莫又忘了刷牙!”
孙家富笑着指了指她,装做生气的样子说:“你呀你呀……”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