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五卷 星空灿烂 39 魏当代学者教育家⑭

更新时间:2019-11-07 18:19:52 | 本章字数:4854

    他们曾燃烧自己的灵魂、血肉和情感,投身教育事业。他们是(123-130):河南大学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魏成龙;绵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魏成富;青海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教授魏成德;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魏义祥;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魏义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平;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坚;赣南师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魏炜(女)。

    123【魏成龙】(1964-)河南大学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

    1985年至1999年历任河南大学财金系投资经济教研室主任、河南大学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魏先生先后获得河南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魏成龙主讲《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投融资管理》、《资本运营》、《投资银行理论与业务创新》和《应用经济学方法论》等课程。近5年来,主持完成了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务院博士后基金项目、多项地方政府委托项目和企事业委托项目,其成果被有关部门和单位采纳;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9部,他的主要观点在《经济学动态》、《理论前沿》等报刊上介绍;其著作和论文中的一些论点被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时引用,被众多学术著作和论文作为主要参考文献。兼任漯河银鸽等多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是多家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财务顾问。

    获奖成果: 1、河南企业集团化发展与对策研究 ,2000年获河南省应用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现代企业金融:证券市场下的企业投融资》,2002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企业产权交易与重组》,2003年获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成果一;4、《企业规模经济:并购与企业集团发展研究》,2000年获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一等奖;5、论影响我国企业并购发展的制度障碍,2001年获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一等奖。

    124【魏成富】(1956.4-)四川省宜宾市人。绵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

    中共党员,工学硕士,硕士生导师,四川省高等学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实验技术评审组成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现为四川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工程技术评审组成员,成都市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1982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11月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12月晋升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结构材料。

    “铸态奥氏体—贝氏体耐磨钢机理及应用研究”项目获1997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铝基特种滑动轴承合金及其在液压工业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获2003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超高碳耐磨耐热球磨铸钢新材料及机理研究”项目获2004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铁路道岔(辙叉)心轨新一代高性能耐磨材料研究”项目获2007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速准高速铁路道岔(辙叉)高性能耐磨钢及制造方法”获2000年国家发明专利。先后在“材料热处理学报”、“钢铁研究学报”、“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艺”、“热加工工艺”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纵、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1项。

    125【魏成德】(1932-)青海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教授。青海省国际共运史、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

    1955年北京师范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毕业后,分配到西北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工作。1957年调青海师范大学先后在政治教育系和马列主义教研室任教。1986年评为国际共运史教授。1993年获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996年退休。曾任政教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和马列室党支部书记、室主任。历任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理事;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委员;青海省国际共运史、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中国*青海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在40年的高校教学生涯中讲授国际*运动史.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等10多门课程。合著著作6部主要有《国际*运动史》(1981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当代国际*运动史》(1984年青海人民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当代科学社会主义》(1991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审著作4部,主要有《科学社会主义》(1989年青海人民出版社):《社会主义发展简史》(1989年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发表论文40多篇主要有《试论第一国际的伟大功绩》、《赫鲁晓夫是一个失败的改革家》、《民族地区的科技进步和对策》、《二十世纪世界格局发展的七个阶段》。

    126【魏义祥】(1945.10-)河北正定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并留校任教,现任核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兼任高等学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学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核电子学及核数据获取处理方向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国产DD系列计算机多道谱仪和国产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研制工作,曾在德国DESY和美国普度大学进行合作研究,近年来主要进行新型数字化能谱获取与分析方法研究,同时开展心电信号采集及分析的交叉研究工作。主要曾承担的《核电子学》及《智能物理仪器》系列课均获清华大学“一类课”称号,科研成果获得国防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核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27【魏义霞】(1965-)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哲学基地专职研究员。

    1983年考入黑龙江大学哲学系,1990年获哲学硕士学位,1997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200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著有独立出版学术专著5部:《七子视界——先秦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53万字;《中国近代哲学的宏观透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28万字;《天•人•命运:人类命运的哲学阐述和当代审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8万字;《生存论:人的生存维度及其哲学回应》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8万字;《比较哲学——当代哲学重建的历史关照和哲学审视》,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8万字。

    《独·群:中国近代哲学的内在矛盾浅析》,1996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青年类)一等奖;《天·人·命运——人类命运的哲学阐述和当代审视》,2000年获黑龙江省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天·人·命运——人类命运的哲学阐述和当代审视》,2000年获得黑龙江省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有生于无与中国哲学的本体特征》,2002年获得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青年类)二等奖;《中国近代哲学转型的几个重要问题》,1998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青年类)二等奖;《中国近代唯心论的“心”是什么?》,1992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中国近代哲学转型的几个重要问题》,1998年获黑龙江省教委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有生于无与中国哲学的本体特征》,2002年获得黑龙江省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独、群:中国近代哲学的内在矛盾浅析》,1995年获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近代哲学转型的几个重要问题》,1997年获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本体之辨:从康有为到谭嗣同》,1997年获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殊途同归:墨子与韩非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1998年获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合理地协*学与科研的关系,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1997年获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天·人·命运——人类命运的哲学阐述和当代审视》,1999年获得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近代认识史上的困惑》,2004年获得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

    128【魏平】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6年和1989年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毕业分获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6年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于1992年、1994年和2002年在电子科技大学分别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现为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及IEEE会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信息综合控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通信系统信息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电子信息对抗技术》等三个学术期刊编委会委员。主持过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的多项国家或省部级研究项目并取得成果鉴定,部分研究成果具有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实际系统中得到应用,曾获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校优秀教学奖。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刊物或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目前承担的课程有本科生“随机信号分析”、研究生课“谱估计与阵列信号处理”。目前承担的研究项目包括部委项目、国家863项目多项,以及横向协作项目等,研究领域涉及阵列信号处理、复杂信号分析识别、无源定位、无线电监测等。

    129【魏坚】(1955.12-)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受聘为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典志组专家。

    1974年高中毕业后,到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下乡务农,曾被命名为知青标兵。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学士学位。自1982年以来,一直在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工作。2004年6月调入中国人民大学,任历史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受聘为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典志组专家。

    1985年获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领队资格,1989年被国家文物局选拔参加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理论研讨班”的学习,同年任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1992年评为副研究员,1997年评为研究员。2004年获吉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格,1989年被国家文物局选拔参加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理论研讨班”的学习,同年任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1992年评为副研究员,1997年评为研究员。2004年获吉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多年来主持了60多项古遗址和古墓葬的发掘。其中,主持发掘的庙子沟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上都遗址,目前已被国家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历年在国家级刊物和文集上发表研究报告和论文60余篇,约150万字。主编《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一、二辑,计235万字,翻译发表日文资料12万字,多篇论文和专著在内蒙古社联历届评选中获奖,在国内外考古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已出版和正在编撰出版的学术专著有6部,主编的文集与图录4种。

    130【魏炜】(1971-),女,江西省大余县人,史学博士。现为赣南师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模范教师”,赣州市专家联谊会成员。

    多年从事世界现当代史的教学。承担历史学本科《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世界史专题》等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承担专门史研究生课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当代国际关系》的教学,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2009年主讲课程《世界通史·现代篇》获江西省第四届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评比三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为亚洲史。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社会政策与实践研究》(项目号08CSS004)。主持完成多项省社科规划、省教育科学、教育厅人文社科、省级教改等各类省级课题,另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地方高师院校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互动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课题《素质教育的文化困境与校园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等课题研究。出版学术专著1部《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外交研究(1965-1990)》,参与撰写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研究报告《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历史学卷)》,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CSSCI、核心期刊、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等多篇。研究成果两次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次获江西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