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 六十 章 梁姓名人②
更新时间:2019-06-27 16:39:08 | 本章字数:5151
◆历史名人有:乾隆户、兵、吏、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梁诗正;清朝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户部尚书梁国治;清代书家梁同书;广西、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梁章钜;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旧交通系首领梁士诒;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梁启超。
【梁诗正】(1697—1763),字养仲,号颧林,钱塘(今杭州)人。雍正8年(1730)探花,乾隆时历任礼、刑、户、吏部侍郎,户、兵、吏、工部尚书。官至东阁大学士,执掌翰林院,赠太传,谥文庄。曾受命撰《唐宋诗醇》,充任《文献通考》馆总裁。常随乾隆出巡,重要文稿多出其手。书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文(徵明)。晚师颜(真卿)、李(邕)。卒年67。
【梁国治】(1723—1786)清朝大臣,字阶平,一字丰山,号瑶峰,又号梅塘,清代上虞中塘梁巷(又说为浙江会稽,今绍兴)人。
天资聪颖,博通经史,工制艺。乾隆13年(1748)中状元,先授编修,后充日讲起居官、国子监司业。21年接任广东道员25年,移署粮驿道。因政绩卓著,擢督察院左副都御史、吏部左侍郎。广东总督杨廷璋追论其在署粮驿道时失察家人舞弊,被夺职。后起授山西冀宁道,迁江苏学政、湖南布政使、湖北巡抚。乾隆34年(1769),署湖广总督,兼荆州将军。赈济灾民。36年,移湖南巡抚。从征金川,治军械,造弹药,筹军费,业绩卓著。38年召还,命在军机处行走。次年授户部侍郎,迁户部尚书,48年,协办大学士,50年,累迁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并先后任广东、江西、顺天乡试正考官,又充任过《四库全书》副总裁。平生治事缜密,不徇私情,廉政清俭,俸入随手即尽。乾隆下谕赞称其“品学端醇,小心谨慎,扬历中外”。工书法,著有《敬思堂文集》。卒于乾隆51年,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梁同书】(1723-1815)钱塘(令浙江杭州)人。清代书家。字元颖,号山舟,晚号不翁,九十以后号新吾长翁,与安徽亳州(今徽县)梁、会稽(浙江绍兴)梁同治并称“三梁”。大学士梁诗正之子。乾隆举人,特赐进士,选庶居士、累迁侍讲;忧归不复出。
工书法,出入颜、柳、米之间,晚年纯任自然,冠绝时流。诗多雅意,文亦清峭,故为书名所掩。卒之前数日,自书讣,苍劲如昔。新书碑版遍环宇,与刘石庵(墉)、王梦楼(文治)并称。年九十余,尚为人书碑文墓志,终日无倦容,并无苍老之气。著有《频罗庵遗集》、《频罗庵论书》等。传世书迹甚富,小楷书作尤多。《苏老泉文卷》,书于乾隆59年(1794),时年72岁。纸本墨迹。纵33.4厘米,横57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梁同书博学多文,善鉴别。由他书写的碑刻和题写的不可胜数,负盛名60年。此件行书作品,其书不拘苏、米形迹,而得其神韵,貌丰骨劲,味厚神藏。其章法平稳,行距疏朗,用笔平和自然,都是承继赵孟頫\、董其昌遗风的结果。此卷中字字提按顿挫交待清晰,技法精湛娴熟,看似寻常,无新奇惊人之处,然欲达到此也并非易事。梁同书在书写时挥洒自如,将其功力与性情和谐统一于此作品中。此卷虽然不是梁同书最好的作品,但也能反映出他书艺水平的基本状况。
【梁章钜】(1775—1849),字茝中、闳林,号茝邻,晚年自号退庵,祖籍长乐,后迁居福州。
他生长在明清以来“书香世业”之家,“幼而颖悟”,4岁从母开蒙读书,9岁能诗,并博览群书,立志著作,20岁中举人,嘉庆年间时28岁成进士。嘉庆10年(1805年)开始任礼部主事,嘉庆21年(1816年)考选军机京章。道光元年(1821年)升为礼部员外郎,任大清通礼馆、内廷方略馆编修。后来,历任湖北荆州知府、江南淮海河务兵备道,以及江苏、山东、江西按察使,江苏、甘肃、直隶布政使;鸦片战争期间,任广西、江苏巡抚,一度兼署两江总督,不久以疾告归。梁章钜壮年,于嘉庆年间在京曾加入宣南诗社。晚年,由其子梁恭辰迎养于温州官署,从事诗文著作。生平著作有《枢垣纪略》、《退庵随笔》、《文选旁证》、《归田琐记》、《浪迹丛谈》等70余种刊行于世。
梁章钜政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戴。他是林则徐的好友、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在广西巡抚任上,曾奏请摘去禁烟不力的梧州知府刘锡元的顶带,愤怒地责令刘去抓拿大宗的烟贩以赎过失,表现了他禁烟要“清其源”的明智主张。在他护理江苏巡抚期间,江淮患水灾,每天有万余灾民沿江聚集苏南,他赈灾民、修水利,表现出崇高的人格精神。
当他因病辞官居福州黄巷黄楼时,他以文化的诗心画意修葺黄楼,在花厅里增添了亭台楼榭假山鱼池。至今保留在假山上的半边亭,其造型之奇妙、构件之精美,依然为古建筑行家们所称道。在黄楼,梁章钜与福州文人的诗会唱和曾辑成册。他一生共著诗文近70种。林则徐说:在官场上的人,著作没人比章钜更丰富了。
梁章钜身书香门第,平生手不释卷。他编著的《楹联续话》、《楹联三话》、《巧对录》等系列著作,创立联话文体,保存历代资料,首建分类体系,开我国楹联史之先河。《楹联丛话》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楹联的著作,在我国楹联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楹联丛话》共12卷,分别为故事,应制、庙祀、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集字、杂缀、谐语等,收入联话600余则。在广西巡抚兼署学政任上时,梁章钜花两年公余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此后,远近有相同兴趣的朋友先后寄来不少对联佳作,遂又着手编撰《楹联续话》。此书一出,各省纷纷翻刻出版。梁章钜本想把《续活》之后收集的联话附到笔记《浪迹丛谈》里去,做个交代,不再编联话了。但在友人的鼓励支持下,他又收集资料,编出了《楹联三话》。这时他已73岁了,还想继续出《四话》、《五话》。但两年后,这位楹联大师就逝世了。其子梁恭辰曾随父游学20年,官至温州知府,后继承父业,编撰了《楹联四话》和《巧对续录》。
梁章钜一生显要,著作等身。他精于对联创作,有数十副题署、酬赠、庆挽联传世。如湖北江陵官署题联“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兰州五泉山楹联:“佛地本无边,看排闼层层,紫塞千峰平槛立;清泉不能浊,笑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城来”;赠林则徐联;“帝倚以为股肱耳目,民望之若父母神明”;苏州沧浪亭集句联:“清风明月本无价(欧阳修),近水遥山皆有情(苏舜钦)”等,皆蕴意深远,脍炙人口。
梁章钜还擅于作诗,精于鉴别金石书画,勤于笔记,长于考订史料。这些方面较著名的著述有《退庵诗存》、《退庵随笔》、《浪迹丛谈》、《文选旁证》等。他七十寿辰时,好友王淑兰撰联祝贺:
“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
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高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此联概述了梁章钜的一生著述和功业。
【梁士诒】(1869~1933)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旧交通系首领。字翼夫,号燕孙。广东三水人。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1903年应袁世凯之聘,任北洋书局总办。1907年起任邮传部京汉、沪宁第五铁路提调、交通银行帮理、铁路总局局长。1911年11月在袁世凯内阁署理邮传部副大臣、大臣,参与袁世凯胁迫清皇室退位的活动。1912年3月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5月任交通银行总理、财政部次长,成为旧交通系首领。他大力筹措经费支持袁世凯称帝,还发起组成全国请愿联合会向参政院请求变更国体以邀宠。袁世凯死后,被列为帝制祸首,受到通缉,逃往香港。
1918年2月受皖系军阀起用,回到北京。6月任交通银行董事长。8月任安福国会参议院议长。1921年12月张作霖推荐任内阁总理。他接受日本人的要求,同意借日元赎回胶济铁路,将该路改为中日合办,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直系军阀吴佩孚乘机发动倒阁活动。他被迫于1922年1月25日离开北京,到天津躲避。5月奉军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失败,总统徐世昌下令通缉。他逃往日本。1925年2月,应段祺瑞邀请,到北京参加“善后会议”,任财政善后委员会委员长,交通银行总理。1927年初被张作霖任命为税务督办。1928年因反对北伐战争被南京国民政府通缉,再次逃往香港。1932年4月在洛阳参加“国难会议”。1933年4月9日在香港病逝。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署饮冰子、饮冰室主人、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4年(光绪十年)中秀才。1885年入广州学海堂,治训诂之学,渐有弃八股之志。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钦佩无已,遂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时值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群情激愤。梁启超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要求清廷拒和、迁都、实行变法。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在鼓动舆论、宣传维新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他的许多政论激昂慷慨,文笔流畅,笔锋常带感情,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年,应湖南巡抚陈宝箴之邀,就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1898年回京,积极参加“百日维新”。7月3日(五月十五),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离北京,东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随着形势的发展,其政治主张亦时有变化。从“保皇”到“新民”,从“开明专制”到拥护立宪,但改良主义的基本立场则始终未变。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1905~1907年,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达到高潮,此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逐渐取代改良主义的维新变法成为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梁启超作为改良派的主将,遭到革命派的反对。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梁启超立即表示支持,撰写文章,介绍西方宪政,宣传立宪政体。1907年10月,与蒋智由等人在东京建立“政闻社”,并派人回国直接参加立宪活动。由于清政府并不真心实行宪政,梁启超的活动非但不为清朝统治者所容纳,反而遭到忌恨,政闻社也因受到查禁而宣告解散。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一度宣扬“虚君共和”,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又支持袁世凯,为袁出谋划策,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但因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劝说无效,遂反对袁氏称帝,与之发生冲突。1915年8月,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对袁氏意欲复辟帝制的行径进行猛烈抨击,旋与蔡锷密谋,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先后担任护国军两广都司令部都参谋,军务院抚军兼政务委员长等职,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逐渐成为北洋政府的实权人物,梁启超认为“护国”成功,遂主张解散军务院,依附段祺瑞。他拉笼一些政客,组建宪政研究会,与支持黎元洪的宪政商榷会对抗。1917年7月,张勋复辟失败,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大权。梁启超拥段有功,受到重用,出任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段祺瑞对内实行独裁,对外出卖主权,遭到全国民众反对,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并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工农运动的兴起,也使其深感不安。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早年曾热情参加文学改良活动,主张文学要能反映时代精神。1901~1902年,又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梁启超一生热衷于政治,但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政治道路。他一生又热衷于文化学术,在文化学术上的业绩,远远超过政治上的成就。特别是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写下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重要著作和大量文章,其中不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1920年后,先后在清华学校、南开大学等校执教,并到各地讲学。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北京图书馆馆长、司法储才馆馆长等职,为培养人才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一定成绩。1929年1月19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终年57岁。
梁启超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一千余万字。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