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巾帼红颜 03 唐代高宗时戍闽建漳巾帼夫人——魏敬
更新时间:2019-09-13 11:17:47 | 本章字数:1465
●魏敬,字玉珏,名门之后,隋中书令魏潜之女。唐戍闽建漳巾帼英杰魏夫人,史称“魏太母”,俗称魏妈。总章2年,泉潮间发生“蛮獠啸乱”,高宗命归德将军魏妈季子陈政率中原府兵3600名南下平乱。至九龙岭受阻,子陈敏、陈敷率府兵58姓增援。老帅陈敏、陈敷及其子,不服水土,殁于途中。魏妈强抑悲恸,毅然自佩帅印,擒获其酋领苗自成、雷万兴,平定啸乱。天授2年,魏妈仙逝,葬于云霄半径仙人山之麓,其家乡人也在固始安山建云霄庙(大山奶奶庙)以示纪念。
魏敬,字玉珏,名门之后,隋朝中书令魏潜之女。唐代戍闽建漳巾帼英杰魏夫人,史称“魏太母”,俗称魏妈。
唐总章2年(公元669年),泉潮间发生“蛮獠啸乱”,高宗李治命归德将军魏妈季子陈政率中原府兵3600名南下平乱。至九龙岭受阻,子陈敏、陈敷率府兵58姓增援。老帅陈敏、陈敷及其子,皆不服水土,相继病殁于途中。
魏妈强抑悲恸,毅然自佩帅印,指挥军校,扶柩前进。亲率大军直抵闽南与陈政会师,进屯云霄火田营地。击溃了蛮獠之力,接着乘胜追击,连续作战,一直追到梁山,在盘陀岭上,一举歼灭了顽敌主力,擒获其酋领苗自成、雷万兴,平定了啸乱。其余归顺者,设唐化里以安置之,俾此后胡越百家,和睦相处,畿荒一德,愈无罅隙。为平定闽粤,开创漳州,立下汗马功劳。
天授2年,魏妈仙逝,葬于云霄半径仙人山之麓,其家乡人也在固始安山建云霄庙(大山奶奶庙)以示纪念。
至今,闽台一带流传“吃福”的故事与魏敬母子戍闽开漳有关。
唐总章二年(669年),泉潮间发生“蛮獠啸乱”,高宗李治命归德将军陈政率中原府兵南下平乱。大军一路南下至江东桥,但见前面江浪滔天,水深如海,既无船只,又无桥梁,对岸又有蛮獠重兵把守,插翅难过。陈政不得已命令,插柳为营,为此这里又名“柳营江”。
陈政的母亲魏敬得知情况后,与另两位儿子带兵南下,走另一条道路从江西赶来救援。行至檀林,只见这里一座翠绿的山上植满檀香树,香气袭人,生机勃勃。魏敬在此设坛祈天,请求天兵天将助阵,并许愿一旦成功将献上厚礼表达谢意。
当晚,陈政在梦中得天神指点,茅塞顿开。他命士兵们绑缚了很多草人装在竹筏上,利用大雾迷茫的深夜,擂起战鼓,虚张声势。对岸獠兵忙弓箭如雨。一天下来,箭已用完,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乘坐竹筏冲向对岸,把獠兵打得落花流水,向华安一带逃窜。
唐军大获全胜,经万松关到达檀林,与守候在此的魏敬会合。当地民众赶来猪羊慰问唐军,魏敬、陈政不愿劳民伤财,不受厚礼。当时正是农历正月十一,民众说,我们顺便祭天公感谢天公保佑大军节节胜利,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于是就地杀猪宰羊,军民共同向“天公”献上丰厚祭品,表达谢意。
祀后,唐军还是舍不得享用美食,陈政命手下战士根据民众户数,将猪肉切分成若干等分,让百姓带回家中享用。考虑到老百姓平时生活困难,吃上一餐肉改善伙食不容易,陈政又下令在煮食猪肉时加入盐巴,以保存得久一些。没想到这样熬煮后,猪肉更加香甜可口,民众吃得欢天喜地,都说:“托了唐军的福才有‘福肉’吃”。从此,人们把小山头称为“福山”,每年正月十一都在山上分“福肉”吃“福”。
直到现在,在分发“福肉”的现场,即使肉香四溢,令人流涎,却无人敢在现场吃肉,因为这是唐军留下的“优良传统”。
陈政、陈元光父子入漳后,子孙后裔繁衍播迁,不断壮大。至南宋年间,原居于浦南一带的陈氏后人决定开拓新的发展地点,得知檀林福山是先人祭天之地,便决定移居于此,以获得先人庇佑。定居以后,他们立即修建了威惠庙,奉祀魏妈、陈政、陈元光等,这就是保存至今的檀林威惠庙。随着陈氏族人向外播迁,“吃福”的习俗也流传至闽南和台湾一带。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