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二十四章  杨晟台再次造反  行安抚朝廷下诏

更新时间:2019-11-26 22:21:19 | 本章字数:1560

    沅州蛮王田元猛虽然战死,但其余众还在四处活动,反抗官府。元祐元年(1086),沅州蛮兵杀死沿边巡检,沅州知州余卞(字洪范,分宁人)领官军通过半年讨平。

    不久,南江诚州以杨晟台为首的少数民族起事叛反。朝廷内阁司马光、范纯仁同奏皇上,黔楚为邻,蛮苗畏服者武臣龙禹官也。皇上准其奏,即升龙禹官为湖南宣抚招讨使。

    龙禹官,字相丞,贵州黎平人,北宋先被封浙州会稽令,后封南昌节度副使、湖南宣抚招讨使。

    是时,以杨晟台为首的两万多峒人农民军,屯兵黔楚边界,攻打南江诚州,靖州路告急。龙禹官率军从湖南常德直驱沅水,兵分两路,一路沿清江而上,平息两岸的一些农民军首领,向五脑寨(今黎平古城)挺进;一路沿沅水至靖州,向五脑寨进兵。

    杨晟台探得消息,率领义军转战五脑寨,驻守军营。

    龙禹官至新化、潭溪。杨晟台的部将杨林、吴天宇各四千兵马,从中潮、佳所,增援五脑寨,迎战龙禹官。哲宗二年(1087)四月初七日,两军大战于五脑寨,激战五个时辰,五脑寨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杨晟台部将杨林、吴天宇在大战中阵亡,义军失败。杨晟台暂时退守苗疆。龙禹官继续平息中潮、永顺、铜鼓(通道)一带义军残部,并派官兵在当地驻守,以收复失地,防止义军再度来袭。

    北宋朝廷因神宗已死,哲宗即位后,司马光等保守派旧党又复上台,废除了王安石改革政策,朝廷陷入财政危急之中。同时,又改诚州军制为渠阳军制,罢沅州、诚州两州兵马及守御民丁。

    元祐三年(1088),杨晟台乘朝廷兵力薄弱、财力困乏之际,又东山再起,再次起兵,举起了保“封土”斗争的起义大旗。

    杨晟台攻下文村堡,知道渠阳军胡田无谋,措置无术,联合广西融州蛮砦粟仁催,往来两路,调兵两万余人屯渠阳,阻断渠阳道,官军不能进,四省震惊,湖南亦增屯兵应援。朝廷乃诏湖北转运使李茂直招抚,义军奋力抗敌,宋军大败,大将王安阵亡。于是朝廷于元祐五年(1090)遣唐义问为湖北转运招讨使,同时又派曾任沅州知州、后任辰州通判、屡经蛮事的谢麟、李湜督军三路,镇压义军。此时,原沅州知州余卞,已到湖北为官,唐义问授余卞节制诸将之权。这余卞在沅州知州任上,屡理蛮事,又有智谋,所以他暗中在军中选拔死士三千人,乘夜人銜枚,马摘铃,悄悄绕往义军背面,伐山开道,子夜后,入渠阳。天刚黎明,突然出战。义军万没料到宋军会从险峻的后山突出,从睡梦中惊醒,仓促应战。又是一场大血战,义军伤亡一千余人,逃的逃,降的降,渠阳破之,义军大败。

    这时的谢麟、李湜和苏辙上书朝廷,极力主张放弃在苗族地区设置州县,缓和民族矛盾。朝廷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废渠阳军,为砦尽拔。居人护出之时,朝廷方务休息,痛惩邀功生事。”如广西张整(广西铃辖),融州的温嵩用“杀降”来对付当地的瑶苗。这种“杀降”杀“蛮人”的野蛮残忍的行径,据《续资治通鉴》载,宋朝庆历三年(1043),宋军竟颁布“杀一蛮人,赏钱十千”的告示,鼓励宋军多杀“蛮人”。宋嘉祐三年(1058),武冈(县治在今城步)苗民起义,被邵州郭逵镇压,九十个团峒被尽毁灭。这样做不但没有征服苗瑶民众,相反愈加引起少数民族人民的愤怒,奋起反抗官府,反抗朝廷。这时朝廷已有点认识,所以对张整及温嵩给予了获罪的惩罚。

    同时朝廷还下诏,诏谕湖南、湖北及广西曰:“国家疆理四海,务在柔远,顷湖广诸蛮近汉者无所统一,因其请吏量置在邑,以抚治之边臣邀功,献议创通融州道路,侵逼洞穴,致生疑惧。朝廷知其无用,旋即罢废,边吏失于抚驭,遂尔扇摇。其叛首杨晟台等并免追讨,边吏有擅杀蛮人者皆坐罪。诸路所开道路,创置堡砦并废。”自此以后,五溪郡县,弃而不问。旋以故隶沅州之渠阳为城州,命杨光僣(原诚州刺史)之子杨俨为诚州刺史、供备库使,杨昌达为供备库副使,杨昌达等同州知事。而贯保、丰山、若水砦皆罢戍,择授土官。毁楼橹、撤官舍,护领居民入砦,从而保住了“封土”,维护了少数民族自立自主权利。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