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杨再兴二度起兵  姚明敖战死沙场

更新时间:2019-11-26 22:22:29 | 本章字数:2308

    宋王朝在五溪南北江地区“经制蛮事”,建制设官,“择要地筑城”,立堡屯兵,将五溪归附版籍。加之金军累次侵犯宋朝,战争绵延不断,朝野混乱,京城南迁。官府横征暴敛,加强税赋和统治,弄得人们民不聊生。这就必然给五溪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不可避免地引起人民的反抗,各地区反对官府和朝廷的烽烟四起。建炎四年(1130),五陵地区爆发钟相、杨么领导的农民起义。

    宋高宗初期,武冈瑶族人杨再兴已拥兵万余人,不时侵扰沅州的黔阳、靖州等周边地方,威胁到今湖南西南、广西北部的安全。湖南安抚使席益遣统制官员吴锡率部讨伐。高宗绍兴四年(1134)十月,大败杨再兴,生擒杨再兴的二个孙子,收获被杨再兴掠夺的百姓达八千余人。吴锡威名其著,杨再兴被他击败后,他穷追数百里,焚毁杨再兴营寨甚多,这是杨再兴第一次与朝廷交锋。南宋朝廷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杨再兴问题。

    绍兴十五年(1145)十月,杨再兴父子侵占朝廷土地已达二十年之久,俨然一独立王国。知潭州刘昉受朝廷之命处理此事,他派遣部下王历至杨再兴处,晓以利害,要求杨再兴改过自新。杨表示愿归还朝廷土地及六十余亩老百姓的田地。杨再兴还自我解散了他的武装,起誓永不起兵对抗官府和为害地方。刘昉让失去土地的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并请朝廷免除赋役。朝廷答应了刘昉的请求,高宗对刘昉的处置很是满意,说:“瑶族应加以安抚。”刘昉因此直升至宝文阁一职。

    绍兴二十四年(1154),杨再兴不满朝廷征敛,与两儿子杨正修、杨正珙又再度起事,率九十团峒瑶人进犯武冈、全州、郡州、沅州。朝廷对杨再兴的反复无常,深为边患之忧,决意一举荡平之,朝廷派李道领兵进剿。

    李道扬州汤阴人,早年从宗泽抗金。绍兴三年,李成南侵,李道移军江州,诏隶岳家军,任先锋军统制。绍兴四年(1134),随岳飞北复六郡,克唐州、襄阳诸郡,积官复州防御使、梁州观察使。绍兴十一年(1141)加中侍大夫、武胜军承宣使、鄂州御前诸军统制。绍兴三十二年(1162),与金人战光化军,以外戚功拜庆远军节度使(李道是宋光宗的岳父),卒赠太尉,进封楚王。所以李道南征北讨,战功卓著,很会用兵。

    然而,杨再兴治下的盆溪、牛皮、黄李三砦,因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怕官军一时无法攻取。李道向朝廷建议挑选精通瑶人风俗、而且是朝廷信得过的人前去劝降。江西人邹应可临危受命,单枪匹马,直入敌营。瑶人持兵器迎上前来,邹应可无所畏惧,耐心地劝化,恩威并施。瑶人头领被感化了,非常高兴,设宴款待邹应可,并用大酒杯祝愿邹应可,邹应可高高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丝毫不怀疑酒中是否有毒。瑶人为他的诚恳所感动,一个个兴高采烈。他们原本也不想打打杀杀,表示归顺朝廷,并说:“我们不必多虑了。”于是,纷纷放下武器,投降有一千三百多人,杨再兴的军心动摇了。经过几个月的剿抚,杨再兴于这年三月被擒,他的两个儿子杨正修、杨正珙虽然骁勇凶悍,人马也较多,但终究战不过训练有素众多官军,均被擒获。父子三人被押往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

    绍兴二十五年(1155),朝廷在杨再兴盘据之地置新宁县,归武冈军管辖,新宁之名,由此而来。“新宁”当取其新近平定杨再兴,而致安宁之意。

    一波将平,一波又起。乾道三年(1167),靖州中峒(今新厂乡一带),苗民首领姚明敖组织苗民武装起事。

    姚明敖,苗族酋长,少读书,知文义,懂武略,智勇过人,平时组织苗民习兵练武,以求自保。因劳役过重,田赋苛刻,引起了苗、侗人民的极大愤慨,于是姚明敖带头,提出“反抗徭役,不输田赋”的口号,揭竿而起,响应者盛众,一下子拥众二千余人,声势浩大。他们斩杀靖州屯戍官员田棋等官兵,此举震惊了朝廷。朝廷急命荆鄂驻扎明椿,选将率精兵千人,会同屯戍官兵共同进行镇压。双方经过艰苦奋战,姚明敖蛮兵暂时失利,退散于深山。

    到了淳熙三年(1176),姚明敖经过十年休整准备,再度带领苗侗人民起兵。他们攻占了来威(今新厂)、零溪(今三岩桥)两寨,所到之处,免去人民的劳役和田赋捐输,深得民众拥护和支持。起事军越战越强,队伍越扩越大,“其兵数千,其锋甚锐”。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环百里之地合为一款”,共同抗拒官兵。南宋朝廷又派遣统制逢源,前往讨伐。

    这统制逢源,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将军,为朝廷立功无数。是年元月,率领官军进攻中峒,姚明敖军凭借高山险隘,熟悉复杂地形,步步为营,步步抗击,与官军征战四十多天,杀死官军数百人。七月,朝廷又调集贵州黎平、沅州兵数千人进行围剿。“蛮兵”虽然彪悍,但终因势单力薄而失败,姚明敖战死,余众溃散,此乱悉平。

    淳熙年间,儒林郎李太性上言:“比年猺蛮为乱,边吏虑妨赏格,往往匿不以闻,遂致猖獗,使一方民命寄于猺人之手,诚可哀怜。近如果梁牟等寇沅州,劫墟市,杀戮齐民,州县告急。于两月之后,比调官军讨捕,俘降其贼,而人之被害已酷矣!宜戒州县或遇猺人窃发,画时以闻,违者论罪。仍命监司帅臣,常加觉察。庶几先事备御,俾猺人亦知畏惧,不敢侵轶,以伤吾民也。”(《宋史·蛮夷传》)。由此可见沅州等地,常常发生战乱,百姓不得安宁。这种兵灾的出现,除了朝廷官府的徭役过多,税赋繁重之外,还有的是官吏们为了得到朝廷的奖赏,显示政绩,便于升迁,所以瞒报和谎报地方情况。有的官吏甚至是指鹿为马,欺压百姓,这就使得官逼民反。

    例如淳熙二年(1175),沅州生界犵狑(仡伶)副峒官吴自由三个儿子做丹砂生意,麻阳县巡检唐人杰诬为盗贼,不管青红皂白,抓住关进监狱。吴自由父子解释无用,吴自由气愤不已,于是吴自由与峒官杨友禄等商议,策划准备攻打县衙救人。帅司急忙调动神劲军三百人及沅州民兵屯于境上,声言进讨,再先遣归明官田思忠前往招之,并以孔目官为人质,杨友禄等才肯受盟。吴自由领取三子而归,这才化解了一场腥风血雨。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