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三十三章  烽烟烈徐达克沅  守沅州冯泰德政

更新时间:2019-11-26 22:25:15 | 本章字数:2483

    元朝末年,统治者内部斗争多年,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导致元王朝国库空虚,常年内战使得军政大权旁落,也损失了很多财力,人们遭受的伤害很大。而皇族封给贵族大量土地,直接导致土地兼并问题愈演愈烈,统治阶级与贫民贫富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统治者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加大对底层大众的税收,南北赋役不均,没有节制的发行大量纸币,导致国家财政赤字严重,最终酿成通货膨胀。政府公然买卖官职,导致官场愈加黑暗,贪污腐败,官官相护。与此同时,连年的水、旱灾害和饥荒,导致灾民遍野,饿殍无数。这些都使得元末的农民逃无可逃,避无可避,最终只能拿起武器,反抗统治阶段的压迫,借此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对自我的维护,致使元末最后爆发农民的大起义。

    元末农民起义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开始,直到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结束,长达十七年之久。这期间,各方势力云集,出现了很多杰出的首领。大家虽然有一个共同目标,即对抗元军,但相互也是敌人。因此,他们在各地圈划势力范围。通过你死我活的搏杀和兼并,最终形成了三大势力。

    一股势力为朱元璋。朱元璋(1328-1398),明开国皇帝,原名重八,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锺离太平乡人。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过牛,并入皇觉寺做过和尚。至正十二年(1352),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因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至正十六年(1356),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下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今南京),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二投势力陈友谅。陈友谅(1320-1363),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荆州洪湖人。出身渔家,少时读书,自幼崇尚武艺。至正六年(1340)五月,到玉沙(洪湖)县城考试武科,虽“神力”过人,但名落深山,只被任录事。至正十年(1350)八月,在洪湖率渔民千余人起事,到至正十三年,已有二万余人。后投靠徐寿辉、邹普胜、倪文俊等人领导的天完红巾军,以功升元帅。为夺取徐寿辉的领导权,至正十七年杀害在反元战争中功劳卓著的天完将领邹普胜。同年,杀徐寿辉左右侍臣,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至正十八年至十九年,利用元军主力在北方与红巾军作战之机,加紧扩充地盘,使其领导的南方红巾军已拥有湘、鄂、赣以及皖、浙、闽部分地区。至正二十年,陈友谅杀了徐寿辉,于江州(九江)称帝,国号大汉,年号大义。此后,一面继续进行反元战争,一面把军事重心放在邻境朱元璋部的战争上。大汉将士多数是天完旧属,对陈友谅的篡权夺位深为不满,在战争中相继倒戈降朱,使陈友谅接连败北。二十三年八月,陈友谅在鄱阳湖与朱元璋大战之时,中流矢身亡。

    三股势力张士诚。张士诚(1321-1367),原名张九四。元末位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泰州兴化白驹场(今江苏盐城市大丰区)人,出身盐贩。至正十三年(1353),与弟张士德、张士信率盐丁起兵,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地。次年,在高邮称诚王,国号周,年号天佑,率军渡江攻取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至正十六年,定都平江(今江苏苏州),次年伪降元。后继续扩充地盘,割据范围南到浙江绍兴,北到山东济宁,西到安徽北部,东到海。二十三年(1365),攻安丰,杀红巾军领袖刘神通,自称吴王。后屡为朱元璋所败,疆土日蹙。二十七年秋,平江城破,被俘押至应天府(今江苏南京),自缢而死。

    朱元璋灭陈友谅之后,发兵进剿湖南各地的陈友谅余党及残余势力。

    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为夺取陈友谅占领的湖湘,派左相国徐达率军进剿,攻入湘西武陵。徐达(1333-1385),明朝开国军事统帅,第一功臣,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是年十二月,徐达进兵五强,随后克辰州。先是辰州为陈友谅左丞周文贵与田德兴所据,徐达遣指挥张彬将兵讨之。周文贵部将张川,据白云关拒敌,张彬兵败。此时,为减少伤亡,朱元璋招抚田德兴,授田德兴“副元帅”一职,命其征讨黔东南及云贵的少数民族叛乱。田德兴口头答应归顺。周文贵见势弃城逃跑,徐达接着攻下辰州。骠骑卫指挥同知唐胜宗(明开国军事将领)徇沅陵,凡是元朝所置宣慰、安抚、长官司之属,皆先后迎降,并对他们授以原官,革去元朝万户府,置辰州卫,同时又置筸子坪峒元帅府。随后进克沅州,置沅州卫。对真诚归顺者,均都授予原官职。

    但独有田德兴对朱元璋所开出的政治条件并不满意,而暗地称王。于至正二十五年六月,田德兴与周文贵叛变,一度攻破宝庆一路城池,并将反击的贺兴隆俘获且杀死。但此次反叛很快被徐达所率明军平息。八月,周文贵和田德兴攻打辰州失利,退兵麻阳。徐达军追至石羊哨与岩口山间的堵军坡,明军见山势险要不敢贸然进兵。于是,明军与田兴德对峙谈判,周文贵再度逃跑。明军统帅代表朱元璋反复示恩安抚,田德兴终于归顺明朝,并与统帅结为异姓兄弟,刻剑题“金昆玉弟”四字,并将此剑沉于锦和镇东门的潭中。多年后,有渔夫打鱼时无意中捞得此剑,东门潭便得名“剑潭”,遂成为麻阳八景之一。

    徐达所率明军一路攻无不克,势如破竹,于是诸州郡望风归附,思州宣抚使田仁厚遣使入吴(朱元璋尚未称帝建明,故称吴国),献其所守之地。吴改宣抚司为思南、镇西等处宣慰司,以田仁厚为宣慰使。元时所置官吏,朱元璋均以原官授之,已而梗化。

    至正二十六年,明辰州卫指挥刘寅建卫署。是岁,改夜郎平设崇山卫,后省卫置崇山千户所(位于当今湘黔渝三省接壤花垣县境)。朱元璋命詹彦中(临淮人)镇守辰州,继续创立各卫,增浚城池,军政严肃(配指挥使三十四员,千户二十九员,镇抚一员,总兵二员,经历使一员,额军六千人)。虽五溪苗蛮错杂,詹彦中处理民族矛盾灵活得当,抚驭有方,边境赖以宁谧。及洪武元年,詹彦中被擢为湖广行省参知政事。

    洪武元年(1368)升沅州为府,朱元璋命特检冯泰为知府。冯泰(西安人)文韬武略,是个能臣,将沅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在朝野中口碑极好。“抚治疮痍,均平瑶赋。郡之四边,溪峒深阻,易滋寇盗。泰能戢民练兵,战守有备。虽苗时窥伺,寻起寻灭,总由控制得宜,恩威并著。在开国之初,沅能屹然为重地者,皆冯之力也。”(《明史》)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