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三十七章  明成祖抚苗镇筸  苗首领造反被诛

更新时间:2019-11-26 22:26:53 | 本章字数:2182

    话说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后人称永乐大帝。可是朱棣的皇位可不是那么名正言顺的,明太祖朱元璋本是把皇位传给皇太孙朱允炆的,也就是之后的建文帝。朱棣当时为燕王,奉旨镇守北京,却又怎么抢夺了自己侄子的皇位呢?

    朱元璋在病逝之前,指定皇太孙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这个年仅二十一岁的少年皇帝,终于从祖父的手中接过了皇位,可他惊奇的发现,他的皇位并不牢固,原因不是外敌,而是他的九个叔叔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和肃王。朱元璋将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分封到全国各地为藩王,为什么这只单单说道这九个藩王呢?

    明朝的藩王可以拥有自己的护卫军队,按明朝初的规定,最多也只能五万人,这跟中央军比起来相差太远了。可是这九个藩王却不一样,他们肩负着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守护大明边疆。军队自不必说,而且必然是精兵强将。其中燕王、晋王和宁王的实力最大,十几万精锐摆在面前,朱允炆自然担心自己的皇位受到威胁。身为皇孙,在其祖父朱元璋的熏陶下,却也有了一些政治斗争方面的天赋。于是,他选择了一个皇家最悲哀的做法“削藩”,必要的时候他甚至有了动刀子的想法,但他没有考虑过他的叔叔们,能不能任凭他宰割。

    史学界有一个论调说,朱棣其实并不想造反,他想当皇帝,但不想造反,这不很矛盾吗?没错,的确很矛盾。如果他不想造反,他顶多可以当一个太平王爷。军权一交,朱允炆为不为难他说不定,实际上朱棣的心理还是有造反的想法的。

    朱允炆刚登基不到一个月,在他的两个狗头军师的怂恿之下,他决然地采取了行动,先拿周王开刀,紧随其后的是代王、岷王、湘王。为防燕王造反,任命了工部侍郎成为北平布政使,还让其他的亲信成为重要官员,让燕王的权力大部分落空了,甚至将他之前领导的军队都从北平调走。这下燕王朱棣坐不住了,同时也有了造反的理由了,也是一直等待的一个机会。于是,朱棣装病一边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一边联系其他的藩王,终于朱棣堂而皇之地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联合宁王开始了他“靖难”的征程,一路从北京打到南京城,途中虽遇到一些障碍,但朱允炆身边没有得力的将帅,却无法阻挡朱棣造反的步伐。因朱棣深知,造反的脚步不能停下,不成功就连人都成不了啦!这场战争在明里暗里进行了四年,朱允炆不知被大火烧死还是从地道出逃。在这不知所踪的情况之后,朱棣于建文四年(1402)七月十七日登基称帝,终于完成了他的造反大业。

    朱棣在他的皇位期间,进行了许多改革,并且还组建了内阁,曾经五次亲自率军攻打蒙古族,还收复安南(越南)地区,之后又在贵州、湖南等地进行了官员的改革,让南北的边防更为牢固,经济和国力的发展在明朝达到了顶峰时期。除此之外,还派郑和下到西洋,增强了中外联系与开放,同时朱棣还命人编篡了《永乐大典》,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朱棣登上皇位,从南京迁都北京,动用了不少财力物力和人力,接着对湘、黔、川、桂、鄂苗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官员改革,或多或少对流官和土官的利益有所触及。如对自制土司进行裁撤治理,对流官土官的缩减与增加,以及授职与承袭、升迁与惩罚、义务与监控等都做出了明确的制度规定,对百姓的税赋也进行了规范。这对过来习惯了宽松羁縻政策的官与民,都有些不太适应,因而心存怨气,官员们乘机向民众增加税赋,索要东西,百姓愤怒,纷纷起事,“五年一小仗,十年一大仗”。

    永乐三年(1405),明成祖命苗疆的文武官员要用恩信安抚好少数民族民众,加强苗防。辰州卫指挥龚能、沅州知州程达等率大军压境,招谕了筸子坪三十五寨生苗。苗首廖彪以表诚心令子入朝献贡。七月,设筸子坪长官司,朝廷任命廖彪为长官司。

    永乐五年(1407),镇筸苗民因流官与土官狼狈为奸、虐人肥己而揭竿起事,杀掠麻阳、卢溪二县。不仅官府受到杀戮,平民百姓也遭到骚扰抢掠。明成祖朱棣命总兵张泗统沅、辰等州三万官军前往征剿,经过半年的围捕,斩杀起事者三百余人,余众尽皆归抚。为巩固边防,防止“蛮苗”“叛服无常”,明朝廷命总兵张泗建立池河营。军营驻扎在今贵州乌江上游鸭池河(当时贵州尚未建省,很多地方隶湖广管辖,属黔中地),这是一支特种部队,由五千精兵组成。步兵营二千人,配长枪、腰刀、盾牌等;火器营八百人,配小火炮、火炮、土铳,每人腰刀一把;骑兵营八百人,每人一马,配长枪、马刀;弓弩营八百人,每人配弓箭一张、腰刀一把;侦察巡哨营六百人。总营设总兵二人,下属各营设把总二人。其下领队、指挥大小官若干。平时按各营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训练,战时看具体实际情况,灵活出兵。

    明永乐十三年(1415),筸子坪苗族首领吴者泥,自称“苗王”,与蛮民苗全陇等聚众造反。永乐帝朱棣遣总兵官梁福讨平之。明永乐十六年(1418),吴者泥儿子吴担竹复诱吴亚麻纠集贵州答意(今贵州松桃县及周边一带)诸蛮反叛朝廷,明成祖朱棣派都督肖授率辰、沅、澧等州五万汉土官兵,前去征讨。经过一场掳杀,蛮兵损失近半。吴担竹等余众退入深山,利用万山莽复,道路崎岖,凭险立栅,礌木守险。而苗人走崖谷往来如猱,或明东暗西,堤防少疏,一营有事,数营震动,与官军对峙。都督肖授命汉土官兵围山进剿,深入险阻。苗军卧薪枕戈,且守且冲,官兵不免被毒弩、火枪、滚石所阻。经过近半年的围剿,苗军粮尽,不少蛮兵下山归顺。吴担竹、吴亚麻等头领无法阻止,官军攻破寨囤,苗兵仓促应战,吴担竹与吴亚麻在混战中被乱兵砍死。这次战争共斩获三千余人,余众归降。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