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五十二章  孙可望乱中称王  亡命中投降清廷

更新时间:2019-11-26 22:33:01 | 本章字数:2964

    孙可望(?-1660),原名孙可旺,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大西政权主要将领,陕西米脂人。明崇祯三年(1630),张献忠在陕北起兵,出身贫苦的孙可旺参加了义军,被张献忠收为养子。成年后,勇敢、狡诈,每遇敌他率部下沉着应变,被军中呼为一堵墙。因他识字,人又机灵,很受张献忠器重,为张献忠四个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中之长子。

    崇祯十七年(1644)八月,张献忠在四川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孙可望因骁勇善战,被列为群将之首,封平东将军,另加监军,节度文武。

    顺治三年(1646),清军大举入川,张献忠战死于川西凤鸣山,余部由孙可望和李定国率领,进军云贵,将云贵地区作为抗清根据地,一路攻克遵义、贵阳,进据云南。

    顺治四年(1647年,永历元年),孙可望与李定国等人一起称王,孙可望成为国主,年号兴朝。

    顺治八年(1651年,永历四年)四月,孙可望派遣大将冯双礼等人,率领步骑数万人、战象十余只,大举进军,由贵州入湖南。一路由铜仁、麻阳;一路由平溪、便水(今芷江新店坪);一路由大小梭罗,合攻沅州(今湖南芷江)。清军沅州守军三营合计只有三千将士,不敢硬拼,只好退入沅州城,城被“围如铁桶”,水泄不通。

    四月十五日,冯双礼领兵架设云梯、吕公车攻上城头,占领沅州城,活捉清将郑一统、知州柴宫桂。孙可望改沅州府为黔兴府,府治兴沅(今芷江),领兴沅、靖州、黔阳、麻阳、通道、会同、绥宁、天柱、清浪(今贵州岑巩县南)、平溪(今贵州玉屏县)。接着乘胜攻辰州(府治在沅陵),因清朝辰常总兵徐勇防守甚严,未能得手。清廷委任的挂剿抚湖南将军印续顺公沈永忠领二万,竭力支撑,双方在一段时间里处于对峙境地。

    顺治九年(1652年,永历五年)四月,李定国率部由贵州攻入湖南,与冯双礼合兵进攻靖州和辰州。清续顺公沈永忠派总兵张国柱领八千兵往援,也在靖州陷入重围。经过激烈交战,清军大败,损失官兵五千一百六十余名,其中满州兵一百余人,战马损失八百多匹,几乎全军覆没。张国柱率残部于二十二日狼狈逃回。南明军乘胜攻克靖州、辰州、武冈州。沈永忠求援无望,被迫带着部下自宝庆北遁,六月二日退至省会长沙,但仍立脚不住,在湘潭接到清廷“不可浪战,移师保守”的密旨,就在八月初六放弃长沙,一直逃到岳州。

    孙可望占据了沅州、靖州、辰州等府,结营数百里,屯驻六年之久。同时大兴土木,不仅在贵阳修建宫殿,还在沅陵虎溪山下修筑了一座“黔王宫”。

    却说李定国等攻克沅州、靖州、武冈后,又与马进忠合兵攻克邵州向广西进军,占领全州、桂林、柳州,对湖南形成夹击之势。清朝在湖南设置的许多道、府、州、县都被攻克,如桃源、澧州、临武、蓝山、道州、靖州、沅州、荆州、宜城,靖州县官也随军狼狈北逃。除岳州、常德尚在清军控制下以外,只剩下徐勇一镇孤零零地据守辰州负隅顽抗。孙可望又亲率白文选军以兄弟民族军(罗倮族)五万出黔境,据沅州后派高凤翔、徐廷威等踞守沅州。随后孙可望统兵沿榆树湾、花桥、田湾向辰州进军。清军在辰州南(今沅陵、辰溪间)与南明军展开激战,清军不敌,退守辰州城。孙可望派白文选率军将渡过沅水,四面围定辰州城攻打,清辰州总兵徐勇命副将张鹏领兵出战,被明军击毙。次日,白文选部突破东门,大队人马冲入城内,徐勇在混战中被乱刀砍死。清分守辰常道刘升祚、辰州知府王任杞等文武官员被俘处斩。南明军占领辰州全境,攻陷湖南大部州县。

    李定国统兵进入广西,在桂林迫使清廷定南王孔有德兵败自焚,一时声威大震。捷报传入贵阳,孙可望大为不快。孙可望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缺乏大局气度,能伸不能屈。他表面上奏请南明朝廷封李定国为西宁王,背地里却令李定国副手冯双礼对其暗中监视,还另派一支人马尾随其后,妄图借机除掉李定国。次年,李定国率部又在衡州打败清军,并杀死悍将敬谨亲王尼堪。李定国连杀两名清廷名王,接连收复了几十个州县,天下震动。孙可望见李定国战功显赫,非常嫉妒。

    顺治十年(1653年,永历七年),孙可望率军进驻沅州,立即派人召李定国到沅州议事,准备借机杀害李定国。李定国留在贵州的部下探听到孙可望要下毒手的消息后,立即派人飞报李定国。李定国接到命令后,正整理行装准备出发去沅州参加军事会议,突然接到部下密报,他左右为难。如果不去,孙可望极有可能以违抗军令之名兴师问罪,如果去了,必有一番斗争。孙可望三天下了七道命令,无奈,李定国只好率部向沅州出发。途中遇到刘文秀之子派人来劝阻,李定国这才退回广西,继续筹划北伐。

    顺治十一年(1654),李定国在新会与清军作战,部队受到瘟疫传染,清军又大举添兵增援,李定国派人向孙可望求援,孙可望不发一兵一卒,坐视李定国兵败。当李定国败退回南宁时,孙可望下令,李定国部队经过之地,都要将粮草烧毁,以绝其归路,同时派出四万多军兵,阻拦李定国向贵州靠拢。

    孙李内讧,重要原因有南明朝廷及官员的推波助澜,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孙可望野心膨胀,想阴谋篡位。他玩弄手段,讨封秦王后,俨然以皇帝自居,甚至规定一切衙置的称谓都要加“秦”字,这对永历帝是极大的侮辱。永历帝实难忍受,于是派人持密诏让与孙可望有矛盾的李定国前来护驾,最后发生了“十八先生之狱”,即孙可望杀害了永历朝十八位大臣。

    顺治十三年(1656年,永历十年)正月,李定国兵入安龙,迎接永历帝到昆明。

    孙可望逼走李定国后,很快自己就处于了危险境地。顺治十三年,清军大举进兵湖南。是年三月,清朝定远大将军屯齐率领满汉主力,由永州北上宝庆,孙可望也亲统大军由沅州、黔阳、靖州经武冈进至宝庆,与白文选、冯双礼、马进忠合兵共十万,双方在宝庆展开激战。结果孙可望所统明军战败,伤亡甚重,清军乘胜占领宝庆府。

    顺治十四年(1657年,永历十一年)八月,驻扎在贵阳的孙可望亲自率十万大军,向驻于云南的大西军领军人物李定国发起进攻。当时李定国、刘文秀仅有三万人,兵力悬殊。孙可望认为此战必胜,竟“预制扭锁三百副”,并放出大话:“破滇之日用以囚永历并定国,文秀诸文武解黔耳。”面对孙可望大军,李定国、刘文秀决定率领部众,与孙可望一搏。九月十五日,双方军队在云南曲靖交水相遇,双方立营扎寨对峙。孙可望不知他手下将领白文选、马宝等人与李定国多年出生入死,都不愿自己人打自己,早已暗通李定国约定阵前倒戈。十九日,李定国、刘文秀主动出击,白文选率五千铁骑突然抄出孙可望阵后,连破数营,李定国、刘文秀乘势进击,孙可望军在两面夹击下大败,手下大呼“迎晋王,迎晋王”,十八万大军顷刻土崩瓦解。孙可望在少数兵马的保护下仓皇东奔,逃往贵阳。留守贵阳的大将冯双礼见孙可望大势已去,谎称李定国追兵已至,吓得孙可望带着妻儿与五十余随从继续向东狂奔,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逃往清军辖境湖南沅州,向清廷投降,寻求保护。

    此时,洪承畴正负责湖广军务,恰好在湖南沅州,得知消息,接应了孙可望,并安排留镇沅州巡抚湖南部院都御史袁廓宇派人护送入京。清廷十分重视,毕竟是南朝最高军事领导人的归降,立即册封孙可望为义王。孙可望感激涕零之余,要求讨伐南明“大兵征滇臣报效之日。滇南形势,臣所熟悉。”将南明各地形势、军事机密尽情告之。顺治帝假意亲自接见了他,并给了不少赏赐。

    顺治十七年(1660),孙可望不明不白的暴毙了,官方说是病死的,但有人说是“外出狩猎,毙命于流矢。”还有人说:“孙可望之死,是有意安排的。”但不管怎样死的,纵横天下的一世枭雄,就此草草收场。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