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九股苗贵州造反 清大军云集沅州
更新时间:2019-11-26 22:34:32 | 本章字数:2237
清代雍正时期对贵州改土归流,主要是武力“开辟”苗疆,改变当时少数民族自主自立状态,消除所谓“化外”,建立官制统治。所谓“开辟”,消除“化外”,实际上就是要将原来较自由、自主的无管“生苗”,套上封建王朝统治的剥削的枷锁,矛头并不是指向压迫奴役苗民的土官,而是直接指向广大的苗民群众,这就难免引起强烈的反抗。本来该地区由“无君上,不相统属”到设官建制,是一种社会进步,但是官军驻扎该地后,修城、建署、筑碉、开驿等,大量无偿役使苗民,加之繁重的赋税和各种名目的摊派,给苗民带来沉重的负担。苗民不堪忍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雍正十二年七月,黎平人包利到苗疆腹地古州,以“苗王出世”相号召,大造反清舆论。
雍正十三年(1735)二月,官吏滥征钱粮,贵州的清江、台江、台拱、舟江、古州等地,九股生苗造反对抗清王朝。
“九股苗”又称“九鼓苗”,为清代所称“生苗”之一,所谓“生苗”是指不会汉话、不懂汉语的苗人,是清初对贵州台江境内苗族的统称。鼓社为一个或几个宗姓氏族或地域性的政治、军事组织单位,当地共有九个鼓社,故名。九个鼓社名称大部分已失传,现仅知有施峒、革东、偏寨三个鼓社。其族人用布包头裹脚,妇女穿层裙,用银环饰耳。
却说九股苗起事领袖包利,在古州地区的八妹、高表等寨苗民一下组织聚集二万余苗众,于二月十六日围攻古州城北之王岭讯地。古州总兵研勋率兵前往镇压,苗众溃散。包利收集余众,北移清江、台拱地区,响应者复至二万余。该地官吏告急,远在贵阳的贵州巡抚元展成、提督哈元生令古州、清江(剑河)各派数百兵丁前往弹压。三月二十日,包利率众包围台拱番招坉汛城,元展成仓促调附近各营汛驻兵共五千多人,前往解围,途中反被包利军包围。
四月,清廷命哈元生亲自领兵三千,前来督师,行至清平(今黄平南)杨老驿,始知情况严重,畏惧不敢前。包利等探知清军驻防兵大半已移戍西北,备城守备空虚,便乘机发起攻势。五月初至六月中旬,苗军先后攻占凯里、重安堡、黄平、岩门、清平、余庆等州县司驿,逼近镇远、思州(今岑巩)等府。雍正帝谕令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十余人组成办理苗疆事务大臣议,筹划用兵事宜,并于六月间急调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六省清军会剿。授哈元生为扬威将军,统领贵州、云南、四川清军万余人,由清水江上游进攻;任命湖广提督董芳为副将军,统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清军万余人由清水江下游进兵。七月,雍正帝又命刑部尚书张昭为抚定苗疆大臣,前往督师,兼理后勤,副都统御史德希寿副之,由沅州取道驻镇筸。“沅州当台拱孔道,文武大僚往来驻扎者,日更数辈。军需供亿,皆取办于此。又贵州难民奔沅州避寇者以万计,沅辰兵备道李珣为茸庐舍以棲,且赈恤之。拊循安集,备极劳瘁,人皆德焉。”由此可见,当时的沅州兵马云集,文武官员如林,难民遍地,承受着战乱的重负。
在调集清军之时,云贵总督尹继善已遣云南清军二千,星夜赴援。湖南、广西清军亦相继开到。起事苗军见清军云集,便弃城回寨。哈元生为打通云南清军东之路,先进军凯里,又合攻重安堡。苗兵回寨后,乘各地营汛兵力空虚,攻围营汛,阻截运道。于是,台拱、清江、丹江(今雷山县北)、八寨(今丹阳县)清军诸营同时告急。而八寨协副将军冯茂诱已降苗众六百余人,这更加引起苗民愤怒反抗,以致起事蔓延到更大范围,波及到铜仁、麻阳、镇筸、黎平、靖州、黔阳、会同等地。此时,清军将领哈元生与董芳发生内讧,结果大军云集数月,旷久无攻。乾隆皇帝继位后,为扭转战局,除继续增调援兵外,下令将张昭、元展成、董芳等,以玩忽职守、贻误军机罪革职拿问。同时,在乾隆元年(1736)四月,任命湖广总督张广泗为七省经略,重新部署进剿。张广泗认为前一段进剿失败原因,在于分兵为战,守二部,致使用于作战的兵力不足。他决定采取剿抚兼施,以抚待剿的策略,先抚“熟苗”,后捣“生苗”,再惩“熟苗”,集中兵力,以整击散。
十二月初,张广泗到凯里,分兵三路,进剿苗族村寨。凯里一路四千兵,由四川督标副将长寿、贵州定广协副将军曾长治率领;台拱一路三千兵,由广西左江总兵王无党、贵州黔西协副将康世显率领;清江一路五千兵,由张广泗和湖北襄阳总兵焦应林、湖南九溪协副将李椅率领。三路清军分别向九股河上、下游和清水江下游各苗寨同时发起进攻。广大苗民堵路、筑城、挖壕、埋签,顽强抵抗,但终因力量悬殊,无法阻挡清军围攻。是年底,上九股的挂丁、郎川、空稗,下九股的台雄、打革,清水江的摆尾等数十个较大的苗寨,先后被清军攻破,苗兵死亡惨重。张广泗进一步部署围剿苗兵,命总兵焦应林 、副将长寿统兵留驻已攻占之苗寨;增调古州总兵韩勋、广东高州总兵谭行义、四川川北总兵王廷诏等部,连同原有清军,分为八路,进剿丹江、高坡、羊色、摆调、乌留等地。
次年三月,清军攻破近二百座苗寨,包利被迫率苗众退入牛皮大箐。牛皮大箐位于黔东南苗疆中心,盘亘数百里,北为丹江,南为古州,西为都匀,东为清江。其主峰雷公山危崖切云,老树蔽天,苗众多伏其中,恃官兵万不能至,实为易守难攻之处。包利还率苗兵挖断路径,试图凭险据守,以图再举。张广泗命诸路官军分扼箐口坐困,又旁布奇兵堵截捕逃。重重合围,渐次进逼。四月,起事军首领包利,于乌糯箐被俘。民军士气大损,加之粮尽援绝,战斗力锐减。五月底,清军搜剿牛皮箐,苗兵伤亡惨重。六月至九月,张广泗回军清江、台拱、凯里、清平、黄平、施秉等地,大肆搜剿苗寨,数万苗兵惨遭杀戮,一场声势浩大的苗民起事,终被镇压,贵州平定,沅州解严。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