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五十九章  吴八月起事反清  被捕后惨遭凌迟

更新时间:2019-11-26 22:35:48 | 本章字数:2989

    乾隆、嘉庆(1795-1806),苗民起义此起彼伏,历时长达十二年这久。人数达三十余万。波及湘、黔、川、鄂、桂五省。起事民军曾经占领了湖南省沅州府的凤凰厅、乾州厅、永绥厅、麻阳县;辰州府的泸溪县;四川省的酉阳直隶州的秀山县等三省六府十三厅县内的大片苗地。当时几乎全歼了这些地方的朝廷驻军,并推毁了其部分统治机构,曾经建立了苗民的政权,推领袖吴八月为“吴王”。

    且说这吴八月,生于清雍正六年(1728),苗族原始宗教“巴得雄”赐法号吴华领,苗族武林中尊号“八月肖”,肖系苗姓,即汉姓“吴”。“八月肖”即“吴八月”,原籍凤凰厅杉木寨人。八月幼时随父迁居平垅,无其家产,仅靠其父子兄弟务农。在当时乾嘉年间,满清政府在湘、黔、川边界苗族地区设立军事据点,加强统治,湘黔川一百五十余公里,到处建碉堡、哨卡,关口一千一百余座,招屯兵,备战练勇,实施“屯田养勇、设卡防苗”的政策。屯田制度的建立,不仅掠夺了苗民的田土,压制了苗民的自由,后来屯租剥削日益加重,引发了乾嘉年间苗民起事之后的“革屯运动”。

    当时,进入苗族地区的满汉官吏,仗着天高皇帝远,大肆官商勾结,通过放高利贷等手段,巧取豪夺,并用武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大量兼并苗民的土地,激起民愤。统治阶级对苗族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日益严重,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是时,吴八月正值风华少年。苗族人民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苦难境况,激起他立志改变这一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他访得龙牙半冲石老喜武艺高强,是远近闻名的苗族武术大师,且又会苗老师“巴得雄”,阴阳兼通,文武双全,门徒甚多,他便前往拜师学艺。

    开始石老喜不接纳他,他再三央求,石老喜见吴八月大言不惭,出语惊人,心有大志,便对他说:“你若真的立志学武,就把我牛栏里那头水牛儿早晨抱去放山上吃草,傍晚抱到溪河洗澡,然后抱回来让母牛喂奶,三年为限,若能坚持,我便收你做徒弟如何?”吴八月答道:“一言为定!”石老喜点头认可。从此,吴八月早上抱牛上山,傍晚抱牛归家,日复一日,不觉三年过去,水牛儿已长有三百多斤大了。吴八月还是一如既往地用双手托起那日益长大的水牛,练成了一副坚实的体魄和惊人的气力。

    吴八月又通过十年的修文习武,武艺出众,使一口九十一斤的大砍刀,舞得像车轮一般,虎虎生风。他不仅精通苗汉语言,而且还练就了一身汉文。他不仅继承了师傅的全部技艺,而且认真吸收了苗疆各家各派的好经验,集民族精华于一身。他新编了《大四门拳》、《八合拳》以及“九滚十八踢”、“九牛造栏”等等策手招式。这些套路及招式,朴实无华,灵活多变,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同时,吴八月将苗族武功不仅在实践中加以创造发挥,而且在理论上加以总结阐明。他著成了《拳术秘决》一书,将苗族武术这一文化珍品首次公诸于世。吴八月的这些努力,将苗族武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吴八月在武功方面的造诣,为他日后领导轰轰烈烈的苗民乾嘉起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清王朝实行“改土归流”,朝廷直接统治苗民山区,不仅设立府、州、厅、县等行政统治机构,而且建镇、协、营、讯等军事据点,竭力推行“厅田”和“军田”制度,屯田养勇,大量侵占田地。汉区客民接踵而至,致使广大苗民在赋税、地租、高利贷以及其他苛捐杂税种种盘剥下,每年“收获甫毕、盎无余粒。此债未清,又欠彼债。盘剥既欠,田产皆尽。”土地日益集中到高利贷盘剥者手里,广大苗民挣扎在死亡线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吴八月与松桃石三保、石柳邓等头人秘密串联苗寨,以地区、宗教或姓氏恢复“鼓社”活动,建立“榔”、“款”组织,广泛开展“登仙”活动,以发动民众。同时,还在四乡传授“吴八月拳术”。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贵州松桃厅大寨寅石柳邓、湖南永绥厅(今花垣县)黄瓜寨石三保等人,邀集在凤凰厅鸭堡寨秘密商议反清起事,并于土地庙前同饮血酒,发誓一反到底。吴八月为起事军书写“逐客民,复故土”,夺回被占领田地,打到黄河去的起事文告,宣传振兴苗民族和反对统治阶级民族压迫的政治主张。湘黔川边区被广泛发动起来的苗族民众纷纷响应。起事军的主要部将,大多是吴八月的门徒弟子。

    起事爆发后,吴八月率领民军英勇作战,身先士卒,挥动九十一斤的大钢刀,砍开乾州城门。吴八月运筹果断、谋略过人的胆量,深得各路起事民军的称颂和拥戴,他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根据地不断得到开辟和巩固。吴八月不仅领导苗族民众英勇抗击清军,而且还广泛团结了汉族、土家族及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反清。

    当吴八月民军连续攻克乾州、凤凰、花垣、古丈、保靖、松桃、泸溪、辰溪、浦市、沅陵、麻阳、铜仁、秀山、酉阳等地县,先后又取得了第一次、第二次东征的重大胜利。起事队伍猛增到十余万人,其军事目标直指清朝统治阶级,清朝廷大为震惊。紧接着满清政府急调湖南、湖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七省十八万部队围剿起事民军。一时文武大僚往来沅州驻扎者,络绎不绝,兵马云集,道路堵塞。

    在清军的残酷会剿下,吴八月亲自领兵战败湖南永州总兵苏灵,湖南提督刘君辅、贵州提督彭廷栋等数十名清军高级将领,全歼了湖南总督福宁围剿苗疆官兵六千多人,再次取得震惊清廷乾隆皇帝的泸溪狗爬岩大捷。期间,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先后受命领兵清剿苗军。吴八月率民军坚持与数倍于己的清军,进行了一年多的生死搏斗,歼灭清军近万人,福康安与和琳负伤阵亡。“大学士、忠锐嘉勇贝子福康安,灵舆旋过芷江境,车徒络绎,数十里不绝。”

    乾隆六十年(1795)八月,深受苗民拥戴的吴八月,认为他是吴三桂转世,在凤凰天星山被各路民军首领推为苗王,并尊称“吴王”,且在湘、黔、川边区建立了苗族人民政权。“吴王”“吴八月”分别封石柳邓为“开国将军”,石三保为“护国将军”,吴半生为“翻天将军”,石乜妹为“超男将军”,吴陇登为“联络官”。

    为达到御敌致胜的目的,吴八月充分利用天然的山形水势,修建木城石卡,在根据地内大力推行新的土地政策,把所夺回的厅田和军田全部分给农民耕种,深得广大民众的拥护,青壮年农民无不情愿参军,起事民军发展到二十余万人。

    乾隆六十一年(1796)十一月三日,吴八月在卧盘寨被叛徒吴陇登出卖被捕,他在清营中受尽酷刑后,嘉庆元年(1796)三月十五日,吴八月被关进木笼抬游各苗寨进行凌迟示众。吴八月正气凛然,宁死不屈,每割一刀对刽子手猛喷一口鲜血,目睹民众无不恸哭,闻者无不垂泪。也就在这天,吴八月献出悲壮的一生,享年六十七岁。

    吴八月生有四子一女,吴八月死后,苗民起事军副首领石柳邓扶持吴八月长子吴廷礼接任第二任苗王,后在转战中病故军中;接着又扶持四子吴廷义接任第三任苗王,因作战受重伤被俘,解往北京遭凌迟处死。吴八月、吴廷礼、吴廷义三任苗王死后,苗民化悲痛为怒火,起事军转战五溪山区与清军浴血奋战,时达十二年之久,大小百余战,清军损兵折将,三易主帅,不堪收场。仅在凤凰、乾州、永绥、松桃四厅战场上战死的清朝总督、提督四人,总兵副将、参将、参领、游击、都司、千总、把总等高、中、低三级将官达二百二十余人。仅湖南省所耗的军费就达七百多万两白银。

    但随着贵州雷公山一带的相继失陷,湖南凤凰三江、腊尔山的毛都塘、天星山等苗民反抗的最后失败,苗民起事进入低潮。但也促使清朝廷认真看待苗族,重新调整治苗政策,得出了“苗地归苗”、“议苗为民”和设立“苗官制”等《善后六条》,尤其是“苗官制”和“苗地归苗”两条,深得苗民拥护,在当时起到了瓦解苗民军心的作用。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