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六十六章  张秀眉杀官起义  席保田率军镇压

更新时间:2019-11-26 22:38:25 | 本章字数:2280

    清咸丰五年(1855),苗疆遭受了巨大的水、旱、虫灾荒,导致千里苗疆田地里几乎颗粒无收。清政府对此熟视无睹,仍然要求苗族人 民缴纳大量的军粮款。苗族人民忍无可忍,向知府请愿免去苛捐杂税,但遭到拒绝。在走投无路的境况下,张秀眉与包大度等人,用刻木、鸡毛等传令苗疆各寨,准备率众起事。张秀眉在展梅尼召集各地头领,李洪基、包大度、杨大六、金大五、潘老冒、九大白、刚保牛等杀牛歃血为盟,举兵反清,先是围攻台拱厅城,杀了州吏吴复。从此爆发了长达十八年(1855-1872)时间的苗族起义。

    张秀眉(1823-1872),贵州台江掌就人村人,苗族,出身贫苦。自幼精明出众,智勇过人,富有正义感和反抗精神,在起事中被众推戴为元帅。他率领苗族人民和侗族人民联合,一起转战于贵州东南一带,仅三年时间,给予了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并在那里建立了根据地和政权,提出“赶走官兵,夺回土地,永享太平”的政治主张。同时,张秀眉还呼应全国各地的其他起事军一起作战,影响巨大。清朝廷认为张秀眉是苗疆祸乱的首害,于是派遣大量官军前往镇压。这时,张秀眉联合苗、侗、瑶、土等民族起事军,一起进入湖南境内,先后占领沅州的麻阳、芷江、黔阳,以及会同、靖州等府县,搞得连曾国藩的湘军也手忙脚乱。

    同治二年(1864),全国影响最大的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相继各地起义军也纷纷进入了偃旗息鼓的状态。此时,清朝廷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全力镇压张秀眉民军。同治六年(1867),清政府令湘军将领席宝田督军万余进驻沅州,指挥清军镇压苗民起事。席宝田设大本营于沅州城,令部将席起庚(一作启庚)率兵分防会同、靖州间。是年五月,张秀眉联合会同、靖州、黔阳、绥宁等地苗、侗、瑶、土等起事军反击清军,在黔阳和会同附近,将湘军席起庚部三千多人包围,血战二十余天,全歼席起庚部。接着张秀眉挥师北进向沅州芷江进攻,威逼席宝田大本营。席宝田急忙向清朝廷请派增援。是年七年,黄昌润、邓子垣率湘军万余人增援席宝田部,张秀眉见清军势大,遂率军退入贵州。

    第二年,湘军大批进入贵州境内,攻克了荆竹园、偏刀水、玉华山等地。对此,张秀眉也策划起事军对湘军后部的湖南沅州府、晃州厅等地发起攻击。在回师途中,张秀眉遭到湘军的拦截而失败。

    此后,张秀眉联合侗族首领陈大六的起事民军,横扫贵州、云南一带,截断清军粮道,屡屡发起袭击,使得清军草木皆兵。同治八年(1869),湘军又大规模地攻击,张秀眉军被迫西撤,在途中设下埋伏,引诱追赶的湘军进入伏击圈后,全歼前来镇压的大批湘军。

    同治八年(1870),湘军将领席宝田率领三十余营的兵力,在施洞口与张秀眉军决战,张秀眉军被击败,遁入雷公山。第二年,张秀眉与部分起事军通过小股分散,潜出雷公山地区,试图以游击战的形势与清军周旋,以达反败为胜的目的。但最终寡不敌众。同治十一年(1872),起事军主力被击溃,张秀眉、包大度等首领被俘,先押解至沅州芷江,后继押长沙,惨遭杀害。至此长达十八年的张秀眉起事反清宣告失败。

    大规模的起事被镇压下去,小规模的反清斗争仍然不断,战火刚停,在清同治九年(1870)二月,天柱的苗汉民军万余人,由天柱进入沅州的米贝,在碧涌、冷水溪、洞下场等处与沅州知府陈佳惠、副将饶元馨迂回作战。后攻入黔阳原神场托口。黔城告急,黔阳知县陈国仲立即派兵堵击,在原神场交战十余天,起事军退回米贝。随后,又有李宇宙、陈大禄率领苗汉起事民军万余人,与湘军激战黔阳托口北岸,湘军“精捷营”被民军击溃。起事民军乘胜进至竹坪塘、红岩山,拟攻洪江。新任沅州知府章学渊率黔阳知县陈国仲带领绿营官兵,团绅练勇守黔城。二十日民军攻至乾溪坪,二十一日“精捷营”总兵龚继昌率部由会同疾驰黔城。龚部奔至江西街时,正遇起事军在江西街对岸的红莲坪、花台搭架浮桥,并已有几百人渡过了沅水,龚部拦腰截击,起事军败走鸡笼坡,退至碧涌。清军总兵席宝田在沅州派兵拦阻,起事民军在牛坪同席宝田部展开大血战。民军前后受堵,死伤无数,首领李宇宙阵亡,陈大禄被俘,惨遭杀害,余众溃散。

    苗民举事,屡起屡败,清王朝屠杀苗民,极其残酷。据《湘军志》载道:湘黔边界“苗砦存者十分之二,皆良苗,精壮者殆尽。拓地千余里,破寨千数,歼苗民百万。自有三苗以来,兵威所及,未至此者也。”清朝官府对苗疆人民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没有吓倒觉醒的人民,他们依然前仆后继,殊死抗争。

    时序进入光绪三十年(1904),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中国出现了一些革命小团体,比如华兴会、光复会等。他们都以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主体,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宗旨。他们重点是联络会党,发动起义。光复会在上海成立,在五溪、沅州也有活动。光绪三十二年(1906)“总统王中山光复堂”,全军首领邹坤山、向泰山、唐嵩山以沅州府黔阳县龙船塘、深渡、上坪为据点,召集党人,练习武艺,联合宝庆、绥宁会党,拟于四月二十日唐嵩山祝寿之机,举兵反清。但被乡绅向宾阶侦悉,密告知县葛文廉,二十四日凌晨,葛督率巡勇直扑深渡,将唐嵩山捕送县衙被杀害。六月,邹坤山率党人占领黔阳龙船塘、熟坪、大平场,分兵直插扶车、下坪。各团勇望风披靡,安江告急。知县葛文廉向上急请派兵镇压。省巡防队奉命分两路马不停蹄星夜赶到安江,配合团勇围攻邹坤山起事军。十月,邹坤山在战斗中阵亡,起事失败。

    虽然这些举兵反清斗争都宣告失败了,但却一次又一次地震动了满清王朝。后来,1907年至1911年的四年当中,仅孙中山就在广东和云南连续领导发动了八次武装起义,使满清政府如坐针毡,惶惶不安。在这些武装起事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的民众纷纷起来,进行不同形式的反清斗争,清朝廷已经坐在人民革命的火山口上,摇摇欲坠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