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311、粟裕任总参时,中央给他配备了11位副总长,为何大部分人没来上班
更新时间:2022-10-16 13:04:11 | 本章字数:3883
1954年,粟裕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这也是非常正常的,毕竟他的能力也是与他的职位相匹配的,也是大家众所周知的,然而不正常的是,中央却给他配备了11位副总参谋长,这11位副总参谋长也不乏与他同级的大将,但11位副总参谋长中只有4位来上班,7位都没有来。
粟裕的事迹,想必大家也是常常听到。粟裕年轻时,因履历战功相继,先后升任红军营长、团长、军团参谋长等职。抗战时期担任过支队副司令员,皖南事变后又任新四军第1师师长。在粟裕担任苏中军区司令员的时候,他指挥苏中军区新四军游击队反击日军的扫荡,连续战斗42天,大小百余次战斗,歼灭日军一千三百余人,后又担任苏浙军区司令员,指挥部队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先后指挥华中野战军19个团3万余人歼灭了国民党6个旅共5.3万余人,此战是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初期取得的重大胜利之一。后又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率领部队发起豫东战役等战役。1948年,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发起了著名的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军44万余人,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高度称赞了粟裕,毛主席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新中国解放后,粟裕建议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台湾战役,毛主席也随后宣布:攻台作战任务交由粟裕同志负责。粟裕一直致力于研究解放台湾,可惜的是当时整个世界形势变幻莫测,计划赶不上变化,粟裕准备了一年多的作战计划,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不久后爆发了朝鲜战争,解放台湾的事也“石沉大海”。
当时毛主席想让粟裕担任志愿军司令员率军出征,可是粟裕由于身体的问题未能担此大任,后在中央的安排下,去了苏联休养疗伤,直到1951年9月才从苏联回国。回国后,粟裕的身体好了许多,中央安排他到解放军总参谋部去工作,担任第二副总参谋长。1954年,担任了两年多副总参谋长的粟裕被毛主席叫过去谈话。主席向他传达了中央军委让他担任总参谋长的这一决定,粟裕听到后,连忙摆头摇手,表示自己能力有限,担任不了这一重要职位。毛主席坚定地说道:“我看你就行,我看你就有这个能力,你也不要推脱了,中央已经决定了”。
时间不长,中央军委就下达了正式文件,由粟裕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让人吃惊的是,粟裕的后面任命了11位副总参谋长,他们分别是:李克农、韩先楚、陈赓、王震、张爱萍、张宗逊、许世友、杨成武、黄克诚、彭绍辉和邓华。这几人中,黄克诚和陈赓都是大将军衔,剩下几人也都是上将军衔。在这11位副总参谋长里,只有张爱萍、陈赓、李克农和张宗逊四人到总参谋部报到。在张爱萍儿子张胜所写的《父亲张爱萍》中就对这件事有过记载,真正在总参谋部上班的就只有这四位。这四人同时还担任着其他一些职务,主管情报工作的李克农还兼任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他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在抗美援朝的时候,李克农就曾拖着病体参加了停火协议的谈判,他一直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战斗。
主管训练的张宗逊兼任着军委军校部部长,他也主要负责军校里的训练。主管军事行政的张爱萍,在任职副总参谋长一职时,整整迟到了5个多月。当时主要在沿海一带,还有许多岛屿没有解放。张爱萍在1949年带头组建了海军部队,同时也担任着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为了能够解放这些岛屿,他一直忙于作战指挥。粟裕担任总参谋长后,也曾多次催促过他赶紧上任,他总是一句,打完仗了再去,海军这边走不开。终于,在1955年3月张爱萍到北京总参谋部报到。张宗逊和张爱萍当年都是红三军团的,都是彭德怀的手下,总参谋部和国防部也是在同一栋大楼的不同楼层,为了工作,张爱萍也经常奔波于国防部和总参谋部之间。粟裕考虑到张爱萍曾是彭德怀的手下,便经常让张爱萍直接向国防部部长彭
德怀汇报工作。久而久之,彭德怀觉得张爱萍来回两个楼层跑不方便,便让张爱萍在国防部楼层办起了公。虽然张爱萍是总参谋部的副总参谋长,但他却一直在国防部里办公。
另外一个在总参谋部部上班的陈赓,也是忙得不可开交。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忙着打仗,南边打完打北边,打完越南战场又打朝鲜战场。久而久之,陈赓的身体也出现了状况,导致他在朝鲜战场上还没待多久,就不得不回国治疗。在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身体也吃不消,于是回国休养,便让陈赓去朝鲜坐镇,1952年,毛主席召陈赓回国。又交给了陈赓一个重要的任务,让陈赓筹建创办一所军事院校,为我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军事人才,为什么偏偏选择了陈赓呢?陈赓毕业于黄埔军校,也有着三杰之一的美称,让陈赓完成这个任务无疑是最合适的。创办一所军事院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陈赓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全国各地选位置,最终选择了哈尔滨。施工时,他也顾不得身上的疾病,经常跑到施工现场亲自监督查看。学校建成后,选择老师又成了一大难题。陈赓曾把知识分子和部队干部比作支撑军事院校的两根支柱,可见陈赓对此的看重。陈庚跑遍了国内的各大高校,一一请教教育专家,才最终拟定好了名单。名单需要总理亲自确认后才可调任,陈赓便拿着名单去找周总理。可一连跑了几次,都没见到周总理的人,也不是说周总理不给陈赓批,而真的是太忙了。终于,周总理在国务院开会期间出来上厕所,被陈赓撞了个正着,陈庚赶紧拿出名单给总理批示。1953年9月1日,哈军工终于开学了,向毛主席推荐陈赓筹办学校的人正是粟裕。1954年,陈赓便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成为粟裕11位副总参谋长中的一位。
未能到任的副总参谋长中,韩先楚和许世友都曾是粟裕的部下,几人感情非常深厚。但确实实在是太忙了,1953年,上级给韩先楚配备了一个大学生秘书,同时也是韩先楚的文化辅导员,韩先楚一直在忙于学习。1954年,他又进入到了刘伯承创办的南京军事学院中学习。在上学中,韩先楚的胃病也老是经常犯,老师也看不下去,经常劝韩先楚先好好治病,可韩先楚沉迷于学习,说什么也不愿意请假。就这样,韩先楚一直在南京军事学院里学习了三年,自然而然也就没有办法去总参谋部工作。韩先楚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期间,他的老朋友,同样也是副总参谋长的许世友也在南京,他在南京担任华东第2副司令员也兼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担任职务非常多,自然也就不用说,他有多忙了。华东地区战略位置重要,经济也在全国中数一数二,许世友也是实在抽不开身,也同样无法去总参谋部工作。
杨成武更是兼任了许多职位,北京军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区司令员、防空兵部队党委书记等。整个京津地区和首都国家首脑机关的安危都是由杨成武负责,杨成武其实是在北京的,可他的责任之重大,也无法到总参谋部工作,也是仅仅挂了个名而已。
邓华也是一样,他在朝鲜战场上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回国后,邓华担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等,由于东北是国家的重工业基地,所以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他的主要工作都是在沈阳,他对军事训练抓的非常紧,丝毫也不放松,也是无法抽开身去总参谋部工作。
彭绍辉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他坐镇大西北,贺龙在西北担任司令员,彭绍辉担任军区参谋长,之后又担任军区副司令员,由于当时西北地区的新疆和西藏等问题比较突出,所以彭绍辉也是非常忙。在他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时,同时还兼任着训练总监部副部长,也是无法到总参谋部工作。
还有一位,他虽然没有身兼数职,可另一只部队却缺不了他。他就是王震,王震1954年从新疆回来后,便被中央任命为铁道兵部队司令员,这也是他主动请缨的,因为他以前曾在铁道兵部队工作过。王震担任铁道兵部队司令员后,硬是将铁道兵司令部从北京搬到了前线,哪里需要建设铁路,他的司令部就设在哪里。他带领铁道兵部队,共用了9个多月,便建成了黎湛铁路,这对于当时经济落后、技术落后的中国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是个奇迹。这样王震也是无法到总参谋部工作。
最后一位副总参谋长是黄克诚,他的情况比较特殊。在粟裕担任副总参谋长时,他也是副总参谋长。他与粟裕也是非常熟,两人都曾是新四军师长,是同事也是知心朋友。粟裕升任总参谋长后,黄克诚也升任了第一副总参谋长。同样,黄克诚也兼任国防部副部长,军委秘书长,还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成员。当时的国防部部长是彭德怀,他的脾气众人也是知道的,对待工作是一丝不苟,对待部下更是严格要求。所以黄克诚是丝毫不敢耽误国防部的工作,他要协助彭德怀做好军费开支的各项工作,还要在经济部门工作。时间一长,黄克诚也因夜以继日地工作和工作压力而病倒了,但他依旧不愿放下工作去安心养伤,他一直坚持一边治病一边工作,宁可耽误治病,也绝不耽误工作,这样的精神和责任感让许多人对他肃然起敬。他也同样去不了总参谋部工作,但他的表现和态度中央是看在眼里的。
在1958年,粟裕卸任总参谋长一职后,于是中央任命黄克诚担任总参谋长。
至于中央为何要给粟裕一位总参谋长配备多达11位副总参谋长的原因,毛主席给出了答案,他曾对粟裕说道,红花虽好,但还需绿叶陪衬。粟裕升任总参谋长后,中央为了方便粟裕工作,安排了11位副总参谋长,个个都是带军打仗的一把好手。
这11位副总参谋长虽然只有4位上任,但其他几人也尽到了他们该尽的责任。遇到事情时他们也会参加商量,提出他们的意见,并不是真正的“不履行职务”。他们都是一人身兼数职,一人顶着10人工作,虽然伤病一直折磨着他们,可他们依旧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总参谋部工作的4位副总参谋长,相处得也非常融洽,虽然有时候会因为个别事的解决方案而有所争论,但都是为数不多的,更何况是工作上的事儿。工作之余,他们从不把工作上的争论带到生活中。据张爱萍的儿子张胜回忆到,要是几人工作到太晚的话,就常常一起吃饭。这段日子也是4人美好的回忆,一提到那段时光,张爱萍就滔滔不绝,高兴地说个不停。纵然再苦再累,他们也从没有抱怨过,都为新中国的美好奋斗不止,他们既是工作中的同事,也是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